日本九州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了抑制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細胞再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克服這一障礙讓中樞神經細胞再生的方法。這項成果將有助於脊髓損傷的治療。

研究指出,手腳等處的末梢神經即使受損也會慢慢再生,而腦和脊髓等部位的中樞神經幾乎不會再生。腦梗塞和脊髓損傷後往往留下身體麻痺等重度後遺症,其重要原因是,中樞神經受損部位附近的星形膠質細胞會形成名為膠質瘢痕的結痂狀組織,阻礙中樞神經細胞再生。

該校一個研究小組利用實驗鼠進行了脊髓損傷實驗,在脊髓損傷部位發現了一種具有黏著細胞功能的“I型膠原蛋白”。這種蛋白質數量異常多,可能和膠質瘢痕的形成有關。研究人員向實驗鼠脊髓注射了抑制這種蛋白質作用的抗體,結果發現,膠質瘢痕的形成受到了抑制,實驗鼠中樞神經得以再生,麻痺症狀也得以減輕。

研究人員稱,雖然近年來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細胞)等技術在中樞神經再生治療中廣受期待,但對於已經形成膠質瘢痕的患者,即使移植干細胞,膠質瘢痕也會影響神經細胞再生。新發現有望幫助改善干細胞移植的治療效果。

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英國《自然・醫學》月刊網絡版上。(記者 華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