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發現了雙酚A對神經元突觸可塑性及單細胞功能的影響,探明了雙酚A干擾神經功能的生理機制。研究論文日前相繼發表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先進科學》等刊物上。

  雙酚A是一種常見的有機化工原料。作為一種環境類雌激素,會誘導神經系統相關的學習和記憶障礙,但其生理機制尚未探明。

  合肥工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胡繁副教授課題組在實驗中發現,出生後21天至49天的幼年期大鼠每天按照每千克體重1毫克的劑量,持續暴露在雙酚A下後,負責學習和記憶的海馬區錐體神經元的樹突棘密度降低28.8%,突觸前遞質釋放和突觸後受體表達減少16.4%,長時程突觸增益降低了33.8%,記憶行為成績降低了17.4%,從而導致嚴重的空間記憶能力損傷等行為和生理功能改變。

  據介紹,實驗采用的幼年期大鼠相當於人類1至12歲的成長期,而采用的雙酚A劑量低於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的無全身毒性劑量標准。

  鑒於雙酚A的長期大量使用,目前在大氣粉塵和水中已有廣泛的分布。這一研究成果表明,在雙酚A干擾下,大腦在信息輸入的源頭已經出現損傷。通過揭示雙酚A干擾大腦功能的神經生理機制,該成果為臨床評測和防治雙酚A引起的腦功能損傷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和突破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