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通訊》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微生物學研究稱,小鼠模型顯示,生命早期施用低劑量青霉素,對腸道菌群、腦生理和社會行為都有持續的影響。這項研究還表明,聯合施用一種益生菌(可能有某些特定健康益處的細菌)可以預防這些改變。

抗生素本質上是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或高等動植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具有抗病原體或其他活性的作用,會干擾其他細胞的發育功能。迄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生命早期施用抗生素可能會產生有害的長期影響。一些動物研究表明,高劑量的抗生素會對行為和腦神經化學造成長期影響。

為了確定這一影響,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腦―體研究所科學家約翰・比嫩斯托克以及蘇菲・勒克萊爾團隊,在小鼠的圍產期(出生前1周)到斷奶期(出生後3周)之間,向小鼠施用了低劑量青霉素,以檢驗小鼠是否會出現類似現象。他們發現,施用青霉素會導致小鼠腸道菌群組成改變、血腦屏障完整性增強和腦細胞因子(一種調節免疫反應的分子)增加。

研究人員在6周大的小鼠中也觀察到了同樣的改變。此外,施用青霉素還會導致成年小鼠的社會行為減少,並減少了成年雄性小鼠的類焦慮行為,增加了其攻擊性。但與益生菌鼠李糖乳桿菌JB-1一同施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上述改變。

研究人員指出,這一發現的重要之處在於,它提醒學界有必要進一步研究在生命早期使用抗生素對神經功能發展的潛在影響,以及通過益生菌減弱這些影響的可能性。(記者 張夢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