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張家港,有103萬人能在手機上看到自己過往的醫療檢測報告。“和從醫院裡打印的一樣,”張家港市衛計委副主任黃衛星說,“我們82%的居民有自己的電子健康檔案,系統記錄了每次的診療情況,還可以下載給外地專家做參考。”

  手拿把攥自己的“健康線”是什麼感覺?個人電子健康檔案的開放會不會面向全體公眾?

  “我們正在加強信息標准化建設,制定電子健康檔案的數據標准,為電子健康檔案下一步互聯互通提供基礎條件。”7月10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舉行例行發布會,介紹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情況,衛計委基層衛生司副司長高光明說。

  事實上,網絡應用的“黑馬”一出現就能拉上滿載的“數據庫大車”飛奔,得益於“裝車”的工作持續了多年――

  2009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始實施,建立居民健康檔案這個“大數據庫”是項目的主要內容之一。項目調動著全國71萬多家基層衛生機構,有社區醫院,也有村衛生室。“免費自願”是這個項目最大的特點,經費按綜合成本核定,由政府預算安排。嬰幼兒免費接種疫苗、孕產婦建立健康檔案、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等,都是項目中的內容。

  “作為全科醫生,社區裡的老人如果跟我說這兩天血壓控制不好,我不會馬上給他開藥,而要先問他吃鹹了還是生活習慣變化了?”天津河西區友誼路社區服務中心醫生杜秀軍說,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和防治疾病同樣重要。

  有了這些家門口的“健康守門人”,公眾不去擠大醫院的“千軍萬馬”也能管理健康。“通過醫聯體,北京朝陽區正在探索醫院專科醫生和社區全科醫生緊密結合的方式”,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委員劉澤軍說。

  5年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普及率穩步推進。項目專家組成員、衛計委項目資金監管服務中心主任張朝陽介紹,調查顯示,居民對項目免費政策和基本健康知識的知曉率2017年達到88.67%,比2013年上升了49.52%。

  以北京市為例,截至2016年底,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達到327.89萬人,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7.49%,0―6歲兒童保健覆蓋率98.9%,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始終保持在66%以上。

  除了尋求項目服務人數的增加,項目本身也在不斷豐富和修正――2011年,增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等內容;2013年增加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項目;2015年增加結核病患者健康管理項目。

  項目的實施正在讓醫療服務從之前的“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創新渠道,更是讓群眾隨手就能摸到自己的“健康線”。

  “我一直保留著‘健康新津’這個公眾號,就為一點,通過它可以預約所有的預防接種。”高光明分享自己的體驗感受,“我們已經開始對地方自願上報的4000多個微信公眾號和手機APP,進行功能上的梳理,隨後會將它們展示在衛計委網站首頁上,讓大家查詢基層醫療服務機構能夠為老百姓提供什麼樣的便捷的電子化服務。”(記者 張佳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