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原籍地中海,胖大海原產越南,不少中藥都是沿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舶來品。搭乘“一帶一路”的時代列車,古老的中醫藥將以嶄新形象走向世界,有機會回去探探親。

  慕斯博士是捷克最大西醫院的優秀內科醫生。2015年,中國―捷克中醫中心成立,他作為捷克醫院方面的業務負責人開始接觸中醫,看到許多捷克人多年的病痛在中醫師的治療下隨手而愈,對中醫的神奇療效贊歎不已。他開始學習中醫及中文,目前已經獲得針灸從業資格,並在中方醫生的指導下開始用中醫治療病人。

  老外熱衷學中醫,讓他折服的是療效。慕斯說,作為一名腎病和糖尿病專家,從醫15年以來,他一直在尋找新的治療方法。

  位於布拉格郊外的中捷中醫中心,是我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首個中東歐醫療項目。2015年9月開業以來,累計治療超過9000名病患。90%的患者使用針灸治療,60%的患者使用草藥;中醫藥治療方法對95%的患者具有積極作用;患者大多表示經過1個月的中醫治療後,較之前能緩解50%的症狀。

  2016年3月,中捷元首發表聯合聲明,“雙方將進一步支持中國傳統醫學在捷克共和國和中東歐地區的傳播、推廣和應用,支持中捷中醫中心的不斷建設和發展”。

  來自韓國、美國、烏克蘭、俄羅斯、法國的共100多名中醫愛好者先後到甘肅中醫院、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蘭州真氣堂進修學習中醫。

  甘肅省衛生計生委原主任劉維忠介紹,深入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中醫藥領域開展交流合作,堅持中醫藥文化先行的原則,讓“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人民逐漸了解、認可、接受中醫藥文化,帶動中醫治療技術走進外國患者視野。

  沿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巴、孟中印緬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在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等區域,支持各類優秀中醫藥機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建設中醫藥中心,讓中醫藥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共建共享的衛生資源,為當地民眾健康造福。

  助推民心相通,傳統醫藥是最好的“黏合劑”。但中藥由於缺乏合法的藥品身份,只能作為保健食品或食品添加劑銷售。嚴格的注冊法規和銷售許可,如同難以逾越的政策壁壘,對中醫藥走出去形成“合圍之勢”。在“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下,打通傳統醫學走出去的“梗阻”,需要搭建起國際政府間合作平台。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指出,充分利用現有政府間合作機制,加強傳統醫學政策法規、人員資質、產品注冊、市場准入、質量監管等方面的交流溝通和經驗分享,為有條件的中醫藥機構“走出去”搭建平台,為中醫藥對外合作提供政策支持。

  我國發布《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計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建設50家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推出20項中醫藥國際標准。中醫藥“一帶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逐步形成。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說,中醫藥作為國際醫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為促進人類健康發揮積極作用。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正從建立互認互信邁入合作共贏的全新時代。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12日 02 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