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市民在北京協和醫院門診樓外觀看北京醫改相關介紹。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攝





  “我掛到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的號了!”4月11日下午6時,來自山西的宇傑在協和醫院門診大廳高興地搖著自己的手機。這是他在收到爺爺要來北京看病的消息後,第一次來協和醫院掛號。“以前人們都說北京大醫院號難掛,沒想到現在這麼快、這麼方便!”

  這是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正式全面實施的第4天。作為2017年全國兩會後的首個地方綜合醫改,此次北京醫改把提升醫療服務價值、讓患者的就診體驗更好當做重中之重。新政落地以來,不僅被北京各醫療機構大力推進,而且在改善醫療服務和重塑醫學價值層面效果初顯。

  ■ 改善醫院服務

  為了積極落實本次醫改,北京市各醫療機構可謂是“火力全開”。

  4月11日,筆者走進北京市協和醫院門診大廳,看到大廳上方懸掛的兩條橫幅“2017年4月8日開始我院同步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醫藥分開,改善醫療服務”。前一天,協和醫院迎來醫改新政落地後的首個就診高峰期。該院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告訴本報,當日來協和醫院的絕大多數患者是外地人,“他們詢問最多的不是價格,而是怎樣掛號、如何就診。”

  為此,醫院專設醫改咨詢服務台、大廳流動服務崗以及各樓層服務崗,動員職能處室20余名工作人員擔當志願者,增強門診導醫力量。每位志願者和導醫人員均配有“醫改咨詢員”的標識,耐心、細致地回答患者的各種問題。

  在該院的一張《北京協和醫院醫改實施階段主要部門值班表》上,筆者看到,在4月7日、8日、10日,協和醫院全體職能部門負責人、護理部全體護士長都在崗值守。

  不只是協和醫院,同仁醫院、宣武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北京行政區域內3600余家醫療機構,同步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其中,宣武醫院還成立了“醫改小太陽”隊伍,在一線為患者答疑解惑。

  ■ 重塑醫生價值

  “取消藥品加成,告別以藥補醫時代”是4月8日北京新醫改的一大亮點。同時,北京市還設立了新的醫事服務費。

  早在3月22日,北京市政府發布《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取消藥品加成、掛號費、診療費,設立醫事服務費”“規范醫療服務價格”三項內容,簡稱“三去一增”。從4月8日開始,北京各大醫院掛號網站和現場掛號區域開始全面落實這一政策。

  據了解,改革從公立醫療機構的補償機制切入,全面取消15%的藥品加成,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而新設立的醫事服務費的價格是根據北京各級醫療機構運行成本制定的,同一醫生之所以在三甲醫院、社區衛生站收取不同的服務價格,是出於對不同醫院運營資金支持的考慮。

  “這是對醫務工作者的鼓舞,不僅僅體現為薪金增長。”北京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認為,讓所有醫務人員感到有為人民服務的機會、勞務技術受尊重,這是改革的初衷。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對本報表示:“北京醫改的核心是價格調整,實質是重塑醫學價值。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醫改旨在完善醫療成本補償和支付機制,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價值。這對全國醫療生態有重要影響。”

  ■ “陽光”采購藥品

  一直以來,“看病貴”是令民眾痛心的問題,高價藥品更是讓人直呼“傷不起”。針對這一問題,本次醫改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北京西城區的齊女士患有高血脂症,每個月都要到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藥:“一盒立普妥便宜了19元,現在55元一盒,我一個月吃4盒。我們的退休金並不多,藥費降下來挺好的。”取消15%藥品加成後,患者切身感受到了藥價降低的好處。

  除此之外,北京市政府還搭建了網上藥品陽光采購平台。在該平台上,北京市4000多家醫療機構就7000多種藥品,通過競爭議價的方式確定藥品的品種和價格,按需采購,價格信息公開透明,藥品質量得到保證。

  據相關部門預測,通過配套取消藥品加成和藥品陽光采購,藥品價格平均降幅在20%左右。照此計劃,北京市公立醫療機構每年可節約藥品采購費用約28億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