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0日,國家體育總局正式對外發布了《全民健身指南》。《指南》針對中國居民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狀況實際,以科學研究為依據,對健身鍛煉效果、運動能力測試與評價、健身活動方式、強度和時間等提供了專業的指導建議。形象一點說,中國首次推出國民運動健身的“說明書”!今後,我們要怎麼健身,就像使用家用電器一樣,對照說明書就可以有的放矢鍛煉了。本次就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運動能力測試與評價”來進行解讀。

運動能力絕不是簡單的蹦蹦跳跳

運動能力是指人體從事體育活動所具備的能力。 《指南》中運動能力包括有氧運動能力、肌肉力量、身體柔韌性、平衡能力和反應能力,BMI指標(BMI=體重/身高的平方,反映形態和肥胖程度)會影響到各種身體素質和運動的能力,也被包括在內。有人可能會問,運動能力強不就是走路跑步、蹦蹦跳跳的能力更強一些嗎,究竟有何不簡單呢?

運動能力和我們通常理解的體能差不多,反映了身體器官的質量。近年來一系列發表在如《柳葉刀》、《循環》等等權威期刊的研究證實,運動能力不僅僅可以讓你蹦蹦跳跳“活得好”,還可以讓你“活得長”!原來,運動能力與健康、疾病有密切的關系。

研究發現,那些體能不好的人群,總體死亡率、心血管事件、癌症、肺部疾病等各種風險大大增加,而有氧運動能力強、肌肉力量高則可以降低死亡風險,運動能力強“活得長”。例如,通過運動使有氧能力提高1個單位(我們安靜坐著時,心肺能夠承受的負荷為1個單位),總死亡率的風險就可以降低15%,發生心血管事件如冠心病、中風等的風險就可以降低13%;肌肉力量握力每提高1kg,死亡風險能降低3%;此外,提高運動能力還能降低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等各種慢性疾病的風險。由此可見,增強我們的運動能力,就是在“延年益壽”。

現在的生活方式孵化了一大批 “宅男宅女”,他們使用電腦、手機在網絡游戲和社交世界就可以足不出戶,享天下樂;還有“辦公一族”,長久靜坐,缺乏運動。殊不知,這樣靜坐少動生活方式導致運動能力低下,“弱不禁風” 或者“手無縛雞之力”,對於健康是極其不利的。那麼,從現在就應該好好去了解一下自己的運動能力了。

運動能力測評有什麼作用?

①了解薄弱環節,有的放矢,幫助我們科學地制定個性化運動方案。例如,有氧能力差要針對性進行心肺鍛煉,力量差要進行抗阻力量訓練,柔韌性差做伸展性練習等。

②評價我們健身鍛煉的效果。健身一段時間後,運動能力測評可以讓我們了解效果如何,距離目標還有多遠?當然,有好的成果,也可以收獲滿滿的鼓舞和自信。

③預測和評估相關疾病的風險。運動能力與健康、疾病有密切的關系,也可以預測疾病的風險。心血管病的患者,有氧運動能力是判斷死亡風險的重要依據。

運動能力,如何測試與評價?

《指南》中包括單項運動能力測試與評價、綜合運動能力評價兩個方面:

單項測試包括有氧運動能力、肌肉力量、柔韌、平衡和反應能力測試,評價采用5分制,5分為優秀,4分為良好,3分為中等,2分為較差,1分為差。

綜合運動能力評價將形態指標BMI也納入,同時,根據各指標對健康的作用賦予了權重。綜合運動能力評價采用4級評定:85分及以上為優秀、75分及以上為良好、60分及以上為合格、小於60分為較差。

・有氧運動能力:反映人體長時間進行有氧運動的能力,也可以理解為通常人們說的“心肺功能、耐力、體力、體能、跑動能力”等,是影響健康最重要的運動能力,排在綜合評價體系的首位,綜合評價權重為40%。測試指標為最大攝氧量,需要專門的跑台、功率車等設備測試。

・身體形態BMI: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中國人的正常范圍為18.5<BMI<24,BMI≥24為超重, BMI≥28為肥胖,權重為20%。

・肌肉力量:肌肉在緊張或收縮時所表現出來的克服或抵抗阻力的能力,權重為20%。測試指標包括握力、背力、俯臥撐、仰臥起坐、縱跳測試等。

・柔韌能力:身體活動時關節的活動幅度以及韌帶、肌腱、肌肉等組織的彈性、伸展能力,權重為10%。測試指標為坐位體前屈。

・平衡能力:維持身體姿勢的能力,或控制身體重心的能力,權重為5%。測試指標為閉眼單足站立。

・反應能力:人體中樞神經系統控制骨骼肌肉系統的快速運動能力和協調性,權重為5%。測試指標為選擇反應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