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多吃一頓飯,你患高血壓的風險就會增加6%!這絕對不是嚇唬你。

日前,《美國高血壓雜志》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每周在外多吃一餐飯,患前期高血壓的風險就會提高6%。這項由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完成的研究還顯示,這一關聯性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發明顯。

正在研究“營養與環境”的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坦言,一些小規模的問卷調查發現,在外就餐與肥胖風險有關。國內外調查都確認,在外就餐的主要問題是高鹽、高脂、高能量,蔬菜水果和全谷類食物嚴重不足。

和家庭中烹飪的飯菜相比,外面的食物為了追求食客口味,多是大油,重口味。比如干鍋、水煮、干煸、香酥之類菜餚的烹調需要大量的油,或者需要油炸處理。這些油不太可能是第一次用,餐館通常會拿這些油來做一些味道很濃郁的菜,比如辣子雞丁、水煮魚、水煮肉之類;餐館的湯裡面添加了很多的增味劑,比如雞精、肉類香精湯料,而且常都比較鹹,喝進去那麼多鈉對人不好。

至於職場人士比較青睞的蓋澆飯本身就存在“先天缺陷”。一是蓋澆飯一般蔬菜少、肉多;二是油湯多,平時吃菜的時候,菜湯往往不吃,但蓋澆飯將菜湯澆到米飯上,不可避免攝入過多油脂;三是蓋澆飯一般白米飯多,菜少,兩者比例不合理。還不如吃素三鮮的包子,配個涼拌菜,再加碗小米粥。

研究提到的“高血壓前期”指的是血壓偏高,但還未被確診高血壓的階段。這種情況在年輕人群中發生的更普遍。文獻資料顯示,15歲及以上中國人群高血壓前期的患病率為34.5%。高血壓前期人群進展為高血壓的風險是血壓正常者的2~3倍。

范志紅提倡時間允許盡量在家就餐,如果在外面吃飯在所難免,盡可能營養搭配平衡,如小米粥、五谷雜糧、素包子、涼拌菜、豆漿等。同樣一個餐廳,有些人點的是大魚大肉、熏烤煎炸,有些人卻可以葷素搭配,口味清淡。所以,即便在外就餐,明智選擇餐廳和菜品,也有機會基本做到健康飲食。

范志紅自己和朋友在外就餐時,往往會點個葷菜,如清蒸魚、酸湯肥牛等,再配兩素菜,如荷塘小炒、白灼芥藍等;主食點個五谷豐登,包括紅薯、玉米、芋頭、南瓜等,沒有的話就要半碗白米飯;下午再吃個水果,營養豐富而美味;中午在外吃得比較油膩,晚上就盡量做些清粥淡飯。如熬點小米粥、拌兩個涼拌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