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家三甲醫院的藥師在給患者發放藥物。從4月8日起,北京市在全市3600多家醫療機構中全面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政策。新華社發



  北京啟動“醫藥分開”後,市民在北京協和醫院了解北京醫改相關情況。新華社發



  北京啟動“醫藥分開”後,市民在北京協和醫院了解北京醫改相關情況。新華社發

  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先鋒,首都的醫改進程備受關注。今年4月8日,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正式實施,北京超過3600家醫療機構同時行動,投入到改革的浪潮之中。破除“以藥補醫”,實行藥品陽光采購,設立醫事服務費……種種舉措,紛紛在北京先行先試。

  如今,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已經實施了3個多月,總體平穩有序,符合預期。最新數據顯示,此次參與醫改的公立醫院,已完成門急診量近6000萬人次,110多萬名住院患者得到有序治療。同時,醫療機構的技術勞動收入、可分配收入、基層診療量、醫保保障和醫療救助力度出現“五上升”局面;藥費和藥占比、二三級醫院診療量、大型設備檢查費、醫保患者負擔則出現“五下降”趨勢。

  分級診療成效初顯

  “與去年同期相比,三級醫院門急診量減少12.9%,二級醫院減少5.2%,一級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8.6%,城區部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診療量增加20%左右。”日前,在清華大學舉辦的“首都醫療論壇”中,北京市衛生計生委主任雷海潮欣喜地表示,改革推行僅3個多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一級醫院的門診量就增加了近10%,這在10年改革的過程中是難以見到的,而北京只用3個月就做到了。

  不僅如此,一些普通病、常見病,逐步分流到基層醫療機構,大醫院長期人滿為患的“戰時狀態”得到初步緩解。門急診中,副主任醫師號的就診人次,減少了9.9%;主任醫師號的就診人次,減少了22.1%,看專家難的問題有所緩解。雷海潮說,這樣一來,有限的專家名醫資源,就能更好地服務於危重急難患者,患者與專家之間的溝通交流時間也得到延長。

  此外,院內層級就診也得以加強。北京天壇醫院、宣武醫院、北京同仁醫院、北京安貞醫院、北京世紀壇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婦產醫院、北京安定醫院,組建起36支“知名專家團隊”。這些知名專家不再直接對外掛號,改為通過團隊層級轉診的方式接診病人。這一機制的運行,引導常見病及輕症患者理性就醫,不僅使真正需要的患者能夠看上大專家,也能使大專家集中精力看疑難重病,還壓縮了“號販子”的倒號空間。

  醫藥費用穩中有降

  長期以來,藥價高一直飽受詬病。為此,北京醫改新政的核心,就是要全面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北京除了取消15%的藥品加成,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還實行了藥品陽光采購機制,即在原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的基礎上,堅持以市為單位的集中采購方向和質量、需求、價格相統一的采購原則。

  據了解,此舉進一步明確了公立醫療機構在藥品采購中的主體地位,在深化醫改工作的總體框架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形成市場主導價格的機制。同時,通過多方談判、動態調整、成果共享等措施,加強政府綜合監管,實現采購行為陽光透明,交易過程公平規范。雷海潮認為,藥品陽光采購進一步推動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加快公立醫院改革,進一步降低了藥品虛高價格,減輕人民群眾用藥負擔。不僅如此,其還有效預防和遏制了藥品購銷領域腐敗行為,抵制商業賄賂,同時推進藥品生產流通企業整合重組、公平競爭,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目前,藥品陽光采購金額累計達到141億元,節省藥品費用11.4億元,藥品價格平均下降超過8.1%。僅此一項,預計今年可節省藥品費用30億元以上。

  另外,監測發現,4月以來,醫療機構總費用上漲僅0.8%,門急診次均藥費和出院患者例均藥費,均比去年同期下降。二、三級醫院藥占比已由去年同期的41.9%下降到34.6%。

  建起新的補償機制

  北京醫改新政實施後,很多患者在看病時發現,以往的掛號費和診療費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醫事服務費。對此,有些人表示不理解。

  “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的第一步,是取消了所有參與改革機構的藥品加成收入機制,此舉保證了所有參與改革的機構對於藥品不再存有逐利的動機,為加強公益性奠定了良好基礎。”但雷海潮坦言,畢竟原來的藥品收入加成,對醫院起到了補償的作用,如今取消了,必須尋求新的替代渠道,為此,北京取消了掛號費與診療費,創新性地設立了醫事服務費。

  事實上,在過去的十多年間,北京的醫療服務價格都沒有進行過大的整體性調整,使得服務價值與成本嚴重背離。經過周密測算,北京對435項醫療服務價格進行了調整,在患者負擔總體不增加的基礎上,調整了醫療收費結構。其中有升有降,即把虛高的檢查、耗材等價格降下來,把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價格升上去。

  記者走訪了部分醫療機構,發現醫事服務費按照醫療機構和醫生的級別設立。例如到三級醫院看普通門診,醫事服務費的標准為50元,醫保報銷40元,患者自己負擔10元。但到二級醫院就診,同樣是普通門診,醫事服務費就是30元,基本醫療保險負擔28元,個人只需負擔2元。如果到基層醫療機構或一級醫院就診,醫事服務費則更低,只收20元,醫保報銷19元,個人承擔1元。雷海潮指出,此舉建立起醫療機構新的補償機制,監測表明,醫事服務費可置換原來的掛號費、診療費和藥品加成。醫療機構收入在保持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含金量提高,對成本的補償作用有改善。

  後續工作更具挑戰

  前不久,北京市衛生計生委舉辦了“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形勢分析會”,會上獲悉,國務院領導對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充分肯定。北京市衛生計生委書記方來英表示,這是對本市醫改工作的方向指引和鞭策激勵。

  與此同時,北京改善醫療服務的諸多做法,受到老百姓歡迎。全市16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先診療、後結算”的服務方式,切實為廣大患者提供便利。對北京60歲以上的老年人,實行減免醫事服務費個人負擔部分的做法也深得民心,兩個多月累計減免了500萬人次。高血壓、糖尿病等4類慢性病的105種常用藥品配送到基層,開出兩個月藥品長處方6405張,減少了慢性病患者往來醫療機構的次數。二、三級醫院改進預約就診服務,預約時間更加精確。還有門診及住院環境的改善,各種便民服務和幫老助殘措施的實施,都是醫改帶給老百姓的“獲得感”。

  方來英說,後續的醫改任務還很艱巨,工作將更具挑戰性,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好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健康北京建設工作推向深入,不斷取得新成就。雷海潮也表示,北京醫改的步伐並未停歇,下一步的工作將更為迫切。雷海潮透露,開展所有公立醫療機構的績效評價,推廣按病種付費支付方式改革,啟動京津冀醫用耗材的聯合采購,進一步發展北京地區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和專科醫療聯合體,加強基層服務能力,調動基層醫務人員的積極性等,都是下一步的重點工作。(記者 田雅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