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推進,取消15%的藥品加成已是箭在弦上。中藥飲片因其特殊性不在藥品零加成之列。這也意味著,歸屬中藥飲片管理的中藥配方顆粒將繼續享受25%的加成。有數據預計,到2020年,國內中藥配方顆粒市場總值將達到300億。業內人士指出,一旦政策完全放開,中藥配方顆粒將迎來飛速增長,但隨之而來的爭議也可能更為激烈。

中藥配方顆粒療效之爭

中藥配方顆粒是以炮制後的中藥飲片為原料,經過現代工藝提取、濃縮、干燥、制粒而成的中藥產品。中藥配方顆粒曾經有過多個名稱,包括免煎中藥、中藥濃縮顆粒等,直到2001年才正式定名。它保留了傳統湯劑的物質基礎,是對中藥飲片的一種補充形式。對於老百姓來說,它的優點顯而易見,不用像傳統中藥飲片一樣費時煎煮,服用方便,便於攜帶。但從中藥配方顆粒誕生之初,關於其療效和質量的爭議一直未停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2009年曾開展了《臨床醫生對中藥配方顆粒應用認知初步調查》,結果顯示,近九成醫生表示,選用中藥配方顆粒的主要原因是方便快捷,但在療效上,卻有近六成的醫生因為“中藥配方顆粒的療效不確定”而不願意使用。

2001年7月,當時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中藥配方顆粒管理暫行規定》,提出中藥配方顆粒從2001年12月1日起納入中藥飲片管理范疇,實行批准文號管理。在未啟動實施批准文號管理前仍屬科學研究階段,該階段采取選擇試點企業研究、生產,試點臨床醫院使用。試點生產企業、品種、臨床醫院的選擇將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試點結束後,中藥配方顆粒的申報及生產管理將另行規定。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華潤三九、紅日藥業旗下北京康仁堂藥業、培力(南寧)藥業有限公司、四川新綠色藥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廣東一方藥業6家藥企獲批成為“中藥配方顆粒試點生產企業”。

市場發展迅速超百億

7月10日,在“全國中醫院民族醫院發展策略高峰論壇(廣州站)”上,天江藥業陳可冀院士工作站有關負責人介紹,有數據顯示,中藥配方顆粒市場增長迅速,2015年,國內中藥配方顆粒市場總值在80億元,年復合率增長率達到40%,預計到2020年,這一市場總值將達到300億。作為全國最早的試點企業,天江藥業計劃2017-2019年投入1億元對600多品種進行國家相關標准的研究和起草。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財政部等部委聯合下發《關於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的通知》,7月31日前,所有地市要出台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9月30日前,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所有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但中藥飲片除外。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從目前進入醫保情況來看,大部分省市自治區將中藥配方顆粒歸入中藥飲片管理系統,屬於醫保范圍;單獨將中藥配方顆粒納入醫保的嘗試主要集中在北京、浙江等地。隨著公立醫院改革的推進,醫院會逐步取消藥品加成,醫院收入的壓力加大,而配方顆粒按照中藥飲片執行25%的加成,這將加速醫院使用中藥配方顆粒的積極性。政策一旦完全放開,中藥配方顆粒將飛速發展。

“試點”能否放開之爭

面對這一誘人蛋糕,眾多藥企紛紛想涉足中藥配方顆粒的生產。除了6家試點企業,已有二三十家取得省級試點的企業,也正試圖瓜分中藥配方顆粒市場。

2016年國家出台《中藥配方顆粒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及《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控制與標准制定技術要求》(征求意見稿),被視為中藥配方顆粒市場將迎來政策放開。不過,這兩份意見稿至今未見出台。有專家認為,中藥配方顆粒只有20多年的科研時間,尚未形成國家統一標准,倉促放開難免亂象層生。天江藥業有關研究人員更是直指,在國家出台《中藥配方顆粒管理辦法》和《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控制與標准制定技術要求》正式稿之前,部分省已經批准了多家省級試點生產企業。部分企業對中藥配方顆粒理解並不深刻,所生產出的中藥配方顆粒質量堪憂。前瞻產業研究院有關報告認為,全國具有GMP證書和顆粒劑生產能力,同時具備中藥提取、炮制能力的企業有六百多家,如果准入門檻過低,後果或與中藥飲片相仿,“小、散、亂,監管麻煩”,不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

但也有業內觀點認為,政策遲遲不放開,背後或有壟斷市場的博弈。

中藥創新獲政策支持

其實,中藥在現代化之路上,中藥配方顆粒的爭議只是縮影之一。傳統中藥飲片能不能變、僅限於單方還是可以用於復方、療效是否一致等都成為爭議的焦點。

今年7月1日,《中醫藥法》正式開始實施。《中醫藥法》明確,國家鼓勵發展中藥材規范化種植養殖,嚴格管理農藥、肥料等農業投入品的使用,禁止在中藥材種植過程中使用劇毒、高毒農藥,支持中藥材良種繁育,提高中藥材質量。

同時,還要求建立中藥溯源體系。中藥材的流通主要有這四個環節:種植、生產、流通和消費。溯源中藥材就是要對這四個階段進行電子記錄,讓交易行為留下痕跡。電子記錄中的信息隨著各個環節的交替而流轉,最終隨同藥品到達消費者手中。

新藥研發方面,“生產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來源於古代經典名方的中藥復方制劑,在申請藥品批准文號時,可以僅提供非臨床安全性研究資料”;“僅應用傳統工藝配制的中藥制劑品種,向醫療機構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後即可配制,不需要取得制劑批准文號”,都被視為在為中藥創新松綁。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秘書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原司長桑濱生表示,《中醫藥法》放寬了中醫藥市場准入、強化中醫藥產業質量管理、推動中醫藥標准體系建設,這些都是今後促進中醫藥發展的關鍵點。(記者 嚴慧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