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發改委、民政部、財政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等13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要求在“十三五”期間,建立覆蓋城鄉老年人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老年人提供綜合連續的整合型服務。

  9項工作促健康老齡化

  《規劃》提出了9項任務:推進老年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加強老年健康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健全老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積極推動醫養結合服務,加強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發揮中醫藥(民族醫藥)特色,提供老年健康多元化服務,推動老年健康產業發展,推進適老健康支持環境建設,加強專業人員隊伍建設。

  據悉,“十三五”期間,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約增加640萬,2020年將達到2.55億左右,占總人口的17.8%左右。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將越來越多,對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等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家庭結構的變化,使越來越多的家庭面臨照料者的缺失。

  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公共衛生與風險管理研究室主任郝曉寧介紹,這9項重點任務是從老年健康的剛性需求出發,有利於提供預防保健、疾病救治、康復護理、醫養結合和臨終關懷等連續整合型健康服務,營造有利於積極老齡化的環境。

  亟待建立健康服務體系

  《規劃》提出,加強康復醫院、護理院和綜合性醫院老年病科建設。到2020年,醫療機構要普遍建立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鼓勵多種形式的簽約服務、協議合作。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按相關規定申請開辦康復醫院、護理院、中醫醫院、安寧療護機構或醫務室、護理站等,重點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所需的醫療護理和生活照護服務。公立醫院資源豐富的地區可積極穩妥地將部分公立醫院轉為老年康復、老年護理等機構。研究出台老年人健康分級標准,健全相關服務規范、管理標准及監督評價機制,研發相應的質量管理辦法。

  據郝曉寧介紹,有序銜接、綜合連續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基本形成,醫養結合工作的進一步推進,是實現健康老齡化的重點工作。我國醫養結合服務工作剛剛起步,政策體系尚不健全,老年健康的評價體系等有待完善。

  探索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規劃》指出,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在地方試點基礎上,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實現符合條件的跨省異地住院老年人醫療費用直接結算。鼓勵發展與基本醫保相銜接的老年商業健康保險。盡快培養一批有愛心、懂技術、會管理的老年人健康服務工作者。將老年醫學、康復、護理人才作為急需緊缺人才納入衛生計生人員培訓規劃,大力推進養老護理從業人員職業技能鑒定工作。采取積極措施保障護理人員的合法權益,合理確定並逐步提高其工資待遇。

  “老年人特別需要醫療服務,其門診和住院需求及醫療費用均高於社會平均水平。目前,我國老年健康保障制度總體上仍滯後於社會發展的要求,老年人的長期護理費用沒有制度性保障來源。”郝曉寧說,2015年,康復醫院、護理院、護理站從業衛生人員比“十一五”期末分別增加了96.5%、286.7%、69.9%。但與巨大的需求相比,從事老年健康服務的人員數量不足,尤其是基層人才嚴重缺乏。老年醫學隊伍建設、護理,老年照護等,與其他學科建設相比薄弱。針對這些問題,《規劃》提出了上述解決方案。(記者 甘貝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