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國多地正大力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已經有1764家三級醫院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工作,占全國三級醫院的80%。這是記者從9月1日於深圳召開的全國醫療聯合體建設現場推進會上了解到的。

此次會議由國務院醫改辦、國家衛生計生委主辦。據會議介紹,醫聯體的作用成效逐步顯現,基層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2017年上半年,全國縣域內就診率達82.5%,較2016年末增長2.1個百分點。

雙向轉診格局進一步形成,下轉患者明顯增加。2017年上半年,全國醫療機構下轉患者239.6萬例次,高於2016年全年水平。

此外,優質資源進一步聯動,醫聯體內牽頭醫院持續向基層派出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基層醫務人員赴上級醫院進修學習的人數也明顯增加。居民獲得感進一步增強,80%以上的居民15分鍾內能夠到達最近的醫療點,部分地區居民2周患病首選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比例超過60%,實現了群眾就近就醫。

醫療資源上下“聯”動

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在會上介紹,當前,我國醫聯體建設在多地鋪開,主要有以下四種方式:

一是組建城市醫療集團,探索資源共享、分工協作的管理模式。比如,深圳市組建11家基層醫療集團,從強化社康中心建設、做優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多環節入手,促進醫療衛生資源上下貫通,讓居民分流到基層診療;江蘇鎮江市組建康復醫療集團,以業務、技術、管理、資產為紐帶,建立九大醫療資源中心,構建緊密型醫聯體。

二是縣域醫共體實行縣鄉村一體化管理,構建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例如,山西省在18個縣啟動以縣鄉一體化為核心的醫共體建設,實現醫共體內行政、人員、資金、業務、績效、藥械“六統一”。

三是組建專科聯盟補齊薄弱學科短板,發揮輻射帶動作用。譬如,天津市胸科醫院與126家二、三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簽訂醫聯體合作協議,組建胸痛專科聯盟,建成覆蓋全市50%區域的心髒疾病救治網絡;另外,由北京兒童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牽頭的兒科專科聯盟已經覆蓋了全國80%以上的兒科醫療資源。

四是擴大遠程醫療協作網覆蓋范圍,促進基層能力提升。如浙江舟山市整合市、縣(區)、鄉鎮、社區(村)四級醫療資源,打造覆蓋舟山群島的遠程醫療協作網,使居民就近享受大醫院的優質醫療服務;北京協和醫院通過遠程醫療網絡,幫扶西藏縣級醫療機構。

打造“家門口的醫院”

家住深圳市羅湖區東門街道82歲的陳伯,身患高血壓、糖尿病、腦梗等多種疾病,以前他得靠家人背著上下樓去大醫院看病。如今,他已與附近的東門社康中心簽約家庭醫生服務,不用再跑那麼遠了。

記者1日在羅湖區東門社康中心看到,大廳內干淨整潔,來看病的人不少。這家原本只是一個門診部的社康中心,現以全科診療為主、專科診療為輔,還增加了醫養融合、家庭醫生、家庭病床服務。

在深圳,目前已有588家社康中心,2651名家庭醫生為近300萬社區居民提供服務。“小病在社區首診、大病進醫院治療、康復回社區解決”已成為老百姓新的就醫習慣。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黃葭燕說,以羅湖為例,通過各種政策把醫生引下去,二三級醫院的專家在社康中心開設工作室,社區看病服務與醫院相同,讓老百姓有了信任感,從而將病患者分流到基層。

“醫聯體突破了城鄉、區域等限制,真正做到了分級診療,為老百姓打造了‘家門口的醫院’‘身邊的醫院’。”中山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表示,醫聯體就是要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從“以醫院為重點”向“以基層為重點”轉變,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1764家三級醫院開展醫聯體建設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今年10月底前所有三級公立醫院都要啟動醫聯體建設,綜合醫改試點省份每個地方以及分級診療試點城市至少建成一個有明顯成效的醫聯體。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已有1764家三級醫院開展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工作,占全國三級醫院的80%;江蘇、重慶、四川、陝西等8個省市超過90%的三級醫院參與組建醫聯體。(綜合新華社報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