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英國《自然》雜志20日發表了一項病毒學重要研究成果:美國科學家利用創建的龐大數據庫,分析了動物攜帶多種病毒傳人的可能性。該研究識別了影響病毒能否由動物傳播給人類的重要因素,並給出最有可能對人類健康構成新威脅的地理位置,以及哺乳動物物種的圖譜。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埃博拉病毒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等大多數新發人類傳染病,其實源於野生哺乳動物,因此,需要特別警惕人畜共患病毒。預測哪些病毒最有可能由動物傳染給人類,非常有助於衛生項目監控新發疾病,預防未來的疫情暴發。

此次,生態健康聯盟的研究人員,創建並分析了一個包含2800多種哺乳動物―病毒關系的數據庫,該數據庫增進了人類對人畜共患病毒跨物種傳染影響因素的理解。在他們分析的586種病毒中,263種(占44.8%)曾在人類中被檢測出來;188種(占人類病毒的71.5%)病毒屬於人畜共患病毒,即至少曾在人類和其它哺乳動物中各檢出過一次的病毒。

研究人員發現,人畜共患病毒從宿主物種傳播到人類的風險,隨著動物與人類的親緣關系、與人接觸的機會和病毒性狀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蝙蝠攜帶的人畜共患病毒最多,其次是靈長類動物和嚙齒類動物。

在預測人畜共患病毒的地理熱點時,團隊發現,宿主不同,病毒的地理模式也不同。例如,來自蝙蝠的人畜共患病毒在南美洲、中美洲和亞洲一些地區最普遍;而來自靈長類動物的病毒往往集中在中美洲、非洲和東南亞;來自嚙齒類動物的病毒則多見於南北美洲和非洲中部。

論文作者總結稱,以上結果將能協助全球病毒發現項目去識別新型人畜共患病毒,並評估它們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威脅。(記者 張夢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