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冬天又到了抑郁症的高發季。抑郁被稱為“心理感冒”,往往沒有什麼特別原因,平常人就中招了。怎麼防?怎麼治?日前,錢江晚報記者聽了一場中科院院士的講座,總結起來簡單卻有道理――跑跑跑,每天跑上半小時,微微出汗,除了帶來好心情,還能改善記憶和學習能力。

如果你還半信半疑,看一看下面這個嚴謹的動物實驗結果吧――

每天跑5公裡

老鼠沒有累趴反而開心啦

做這個實驗的是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中科院院士蘇國輝。他是應邀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作講座的,分享的是運動和精神康復方面的研究,他提到一個動物實驗,對不開心、易抑郁的人來說特別有用。

這個實驗原本是為了證明中樞神經可不可以再生。

“中樞神經的再生能力很弱,我們嘗試了很多方法,發現運動確實有幫助。”蘇教授介紹說,他們在老鼠身上做了幾個實驗。

一開始,他們通過向老鼠注射不同劑量的皮下激素讓老鼠“患上”抑郁症,根據注射劑量不同,抑郁症也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

然後,科學家讓老鼠們做跑輪訓練,盡情跑,想跑多久就多久。對照組的老鼠,雖然也站在輪跑器械上,但輪子沒法轉。

你可能想不到,這些老鼠一天能跑5~6公裡,比好多人的運動量都大。

實驗結果,中輕度抑郁的老鼠不僅減輕了抑郁程度,而且神經中樞有新的神經元生出,記憶能力也提高了。不過,在重度抑郁的老鼠身上,這樣的現象沒有發生。

“我們還做了一個實驗,想驗證持續的運動是否可以阻止抑郁的發生。”蘇教授說,正常的老鼠運動兩個星期後再注射皮下激素,結果發現要達到同樣程度的抑郁需要更大劑量激素,這說明,運動的確可以預防抑郁。

每天增加半小時運動

病人藥量減一半

運動可以防治抑郁,動物實驗有證據,人身上效果怎樣呢?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臨床心理科醫生劉蘭英,今年在香港大學精神病學系做訪問學者,5月份從香港回來後,她就嘗試用運動療法來治療門診病人。

“我們發現,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增加運動處方後,可以減少抗抑郁藥劑量;而對一些輕度抑郁患者,采用運動加一些中成藥,不需要使用抗抑郁藥。”

有位病人,她印象特別深。

湯女士今年45歲,是位辦公室文員,反復抑郁發作18年,多次住院,服用超劑量抗抑郁藥,還做過電休克,但效果不好,上班時總是沒力氣,日子難過。

劉醫生初步診斷是復發性抑郁障礙,調整了治療方案,抗抑郁藥從每天4粒減少到2粒,同時增加了運動處方。

考慮到湯女士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白天要上班,所以建議她,把運動時間定在晚上7點半,運動形式為慢跑,每天半小時,微微出汗就可以。

一個月後在門診見到湯女士,她很開心。“沒想到我居然可以堅持下來,人也有力氣了。”湯女士說,現在每天晚上運動已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看到藥量也降下來了,運動之後神清氣爽,她更加有信心了。

運動緩解抑郁

跟脂肪細胞分泌的蛋白質有關

蘇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發現,運動防治抑郁,跟一種叫脂聯素的蛋白質有關。

“運動會刺激大腦的脂聯素增加,增強大腦內海馬區的神經形成,從而達到調節情緒,緩解抑郁的目的。”

蘇教授解釋說,脂聯素是脂肪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它還能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抵抗糖尿病、炎症和動脈粥樣硬化,功能很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運動真是百病的良方。”

這個實驗,也是在老鼠身上完成的,並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上。

一邊看DVD,一邊原地跑

采訪蘇教授的時候,他告訴錢報記者,自己的運動習慣是這樣的:每天早上,一邊看DVD,一邊原地跑步。最近在看《遠方的家》,練習普通話;晚上,原地走路,差不多30分鍾。

“現代人坐得太久,我現在很少坐下來看電視。”蘇教授說,他今年68歲了,說這樣的運動習慣,已經堅持快5年了,不過,他覺得運動量還不夠,所以每周還會打一次網球,雙打,一次要打2個小時。

蘇教授特意跟錢報記者說,一定要告訴大家,肌肉不僅是個運動器官,也是個內分泌器官,運動的時候,肌肉會分泌很多物質:神經營養因子、抗炎症的、荷爾蒙等等,對身體很多器官的功能都有幫助。(記者 丁穎娟 通訊員 應曉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