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連日來,隨著秋雨頻頻光顧,太原市氣溫明顯下降,不少人已經穿上了厚厚的棉衣。然而,也有人深受“春捂秋凍”的影響,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這種做法究竟對不對?山西省中醫院藥劑科藥師李志強結合往年門診中常見的病情,總結了一份“秋凍”健康指南。

“秋凍”並不意味著要挨凍

“秋季是夏季與冬季的過渡期,秋凍是為了增強人體對寒冷的耐受性,以便應付嚴冬。如果此時過早穿上棉衣,便無法讓身體得到鍛煉,不能很好地增強身體抵抗能力。但是,‘秋凍’並不意味著要挨凍。”李志強介紹說,從中醫角度講,“秋凍”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秋不忙添衣”。初秋,暑熱未盡,涼風時至,當天氣突然變冷時,適當地增加衣服是必要的,否則不但不能預防疾病,反而會招災惹病。“適當增衣”以讓自己略感涼而不寒為宜,而不是穿得曖暖和和、裹得嚴嚴實實。另外,晚秋天氣較涼,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嚴,避免過多出汗,使陽氣外洩,但也不能凍得打寒戰,這樣不但不能增強抵抗力,反而會被凍出病來。第二層含義是“拖延添衣時間”。晚秋可以適當拖延增加衣服的時間,適當地接受寒冷的刺激,但要以自己能夠接受為限度。

李志強提醒,就算是體格健康的人群,“春捂秋凍”也是有條件的。一般情況下,日照溫度在15℃-20℃時,人們可適當少穿衣,但到了接近初冬時,這一原則就不再適用。秋凍要順應自然變化,盲目“秋凍”,切不可取。

五類病人不能“秋凍”

李志強介紹說,適當秋凍可以增強身體抵抗能力,促進血液循環,但秋季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氣壓、風速等氣象要素變化很大,容易引起舊病復發,或者出現新的疾病。所以,對於有些患者來說,“秋凍”要適度;尤其對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來說,不僅不能“秋凍”,反而還要注意保暖。李志強認為,以下五類人是嚴格禁忌人群:

心腦血管病人:深秋季節變化多端的天氣會使人的皮膚、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也會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嚴重時還會導致冠心病患者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症狀,甚至還會使血管脆裂發生中風,引起偏癱,危及生命。所以,凡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深秋季節不但不應該秋凍,相反還應該注意保暖,隨著天氣的變化及時增添衣服,以免舊病復發影響身體健康。

哮喘、支氣管炎病人:一些有慢性支氣管炎的老年人,本身氣道的防御功能較差,著涼時身體的抵抗力會大大下降,被病菌病毒入侵後易引起感冒、咳嗽,還會引起扁桃腺炎和肺炎。哮喘病人對季節氣溫、濕度的變化極為敏感,抵抗力弱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誘發哮喘。另外,食物和空氣中的過敏物質大量增加也是此病易發的重要原因。“對於有哮喘和支氣管炎的病人,主要的一點就是不能感冒,因此保暖對他們很重要,要及時地增減衣物。”李志強說。

胃病病人: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由於深秋時節氣溫變化無常,特別是冷空氣驟襲了胃腸,如果防護不當,就會使舊病復發。而且有些人在深秋還吃冷飲,有些人則喜食辣椒等辛辣食物,這些飲食習慣都極容易引發胃病,尤其要注意。

老寒腿病人:老寒腿患者在受寒時會使症狀加重。老寒腿屬於中醫“痺症”范疇,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骨關節病。受累的關節以膝關節為主,常出現關節疼痛,有時伴有腫脹,上下樓或下蹲時疼痛加劇。得了老寒腿病的老人,從秋季開始就應該注意腿部保暖。

體寒的女性患者:對於一些本身素體寒冷的女性朋友,尤其是一到冬季就手腳冰涼、小腹寒冷的女性,秋季務必要注意腳踝、腹部、腰部等部位保暖,避免加重體寒,甚至造成宮寒、月經不調等疾病的侵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