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中醫藥報記者 巨鋒/攝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民生是為政之要,必須時刻放在心頭、扛在肩上。對於中醫藥工作而言,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永遠是我們的根本立足點。”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落實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支持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發展”“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要求,中醫藥系統必須主動承擔起為建設健康中國發揮獨特優勢、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獨特貢獻的使命,並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充分發揮好中醫藥的獨特作用。

   發揮獨特優勢,建設健康中國 增強人民群眾中醫藥服務獲得感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社會建設部分的重要內容。王國強表示,在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中,擁有深厚群眾基礎的中醫藥可發揮更大作用。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在健康中國建設中提出了一系列振興發展中醫藥的任務和舉措。王國強說,中醫藥工作要以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為出發點和立足點,不斷擴大中醫醫療服務供給,提高基層中醫藥健康管理水平,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讓群眾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中醫藥服務,增強人民群眾中醫藥服務獲得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群眾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務更體貼。“這就要求我們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發揮好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王國強認為,要圍繞“三個作用”,以中醫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攻方向,優化要素配置和服務供給,推動中醫藥健康服務優化升級,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發揮獨特優勢,滿足人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中醫藥需求。

   創新中醫藥健康服務業態 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相結合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圍繞改善民生來擴大消費,支持社會力量提供教育、養老、醫療等服務,發展醫養結合、文化創意等新興消費,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深入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

   當前,中醫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已成為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王國強表示,要進一步釋放中醫藥“五種資源”潛力活力,提高中醫藥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

   近年來,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勢頭良好,成為助推發展動能轉化的有力抓手,如北京啟動中醫藥健康養老“身邊”試點工程,上海探索中醫適宜技術向服務產品轉化和中醫健康服務模式創新的技術路徑等。結合政府工作報告,王國強告訴記者,應從供給側入手,以需求為導向,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於一體的全新服務模式,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創新中醫藥健康服務新業態,產生一批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創造新供給、引領新需求、釋放新動能,實現總理所說的“使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管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實施中醫藥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中醫藥創新發展能力,打造中國標准和中國品牌,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發展中藥材產業,助力農業供給側改革,帶動地方綠色經濟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為推動精准扶貧做出貢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