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萬物復蘇、春意盎然。隨著天氣日趨轉暖,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家門,走向戶外,參加健身運動。

  事實上,很多傳統和現代的運動項目非常適合在春季進行。不過,春季鍛煉也應當注意“張弛有度”,保證安全。

  放風箏

  放風箏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秋千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斗春歸。”鄭板橋的詩歌,形象地描述了江蘇揚州春季放風箏的景象。

  春天放風箏,對人體健康有很多益處。中醫認為,放風箏者沐浴著和煦的陽光和春風,可以“疏洩內熱、增強體質”。史書《續博物志》也有“放風箏,張口仰視,可以洩熱”之說。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在明媚的春光裡放風箏,可以舒展筋骨,吐故納新,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改善血液循環。

  放風箏要講究天時地利。4月初,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適宜,有比較穩定的上升氣流,風箏很容易升空。據專家研究,一般風力在2―5 級時,比較適宜風箏放飛。當然如果遇到霧霾或是沙塵天氣,就最好不要逞能了。春天的風向、風速多變,要根據風速和風向變化決定是否放線、調整拉線的方向。此外,在地點的選擇上,最好在公園等視野比較開闊、沒有障礙物的空曠地帶。

  放風箏時,手牽引線,來回奔跑,有張有弛,手臂、腰部及腿部的肌肉可以得到鍛煉。古人認為,放風箏的最高境界是“放中相牽,一線相連”。放飛後,要精神抖擻,把線看作韁繩,如同馴馬一般,然後望天入靜,隨風箏飄移而前後奔走。

  騎車

  天氣晴好,約上三五好友,騎上自行車,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騎行,實在是一件樂事。

  隨著共享單車的普及和綠色低碳理念的興起,騎自行車已成為中國人出行、健身的重要選擇。

  騎車是一項很好的有氧運動。從跨上自行車的那一刻起,兩只手緊握車把,兩只腳輪回踏動,全身的鍛煉就已經開始了。

  專家指出,騎自行車可以加速血液循環,使心肺功能得到提高,對於內髒器官的耐力鍛煉與游泳相當。此外,兩腿依次運動能有效提高神經系統對下肢的管理准確度,防止偏廢和早衰。下肢的肌力在鍛煉過程中也會得到加強。

  中醫認為,人的手心和腳心是十分重要的穴位,手心的勞宮穴屬心包穴,腳心的湧泉穴則屬腎經穴。在騎車過程中,按摩勞宮穴和湧泉穴,就可以加強心腎功能。

  騎行時,應注意放松上身,以免引起肩痛和頸痛。同時身體也不宜壓得過低,否則易影響正常的呼吸。在騎行路線的選擇上,應選擇那些風景優美、空氣污染較輕的路段,既可鍛煉又能觀賞自然風景,兩全其美。

  不過,騎自行車也要做好防護措施。一定要帶好頭盔,也可以佩戴吸汗效果好的手套。此外,最好攜帶常見的修理工具和備用零件。騎行過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不要盲目求快。

  登山

  春季,正是極目遠眺的好時節。登山也是一項極佳的有氧運動,山中的空氣新鮮,對於提高肺功能有很多益處,同時還能增強心髒的收縮能力。山間道路坎坷不平,有益於改善人體的平衡功能,增強四肢的協調能力,尤其是行走在非台階路段,可使人體肌纖維增粗、肌肉發達,增強肢體靈活度。另外,在山巔之上遠眺,可以解除眼部肌肉的疲勞,還可使緊張的大腦得到放松和休息。

  專家提示,登山前,應先了解登山路線和山上的氣候特點,帶好必需的衣物以備早晚御寒。平時較少參加登山運動的人,要用10―20分鍾做一些肌肉伸展運動。

  登山過程中,要控制好活動量。秘訣是“慢慢走,輕輕擺,不停頓,少歇息”,保持均勻使用體力,一般以無明顯出汗為宜,這時的活動強度相當於平地快走的強度。上山時,如能每一步都有意地增加一些彈跳的動作,不僅會省力,而且還會使人精神振奮,充滿活力。途中不要總往高處看,向上看往往使人產生疲憊感。向上攀登時,目光停留在自己前方3.5米處最好,這樣比較省力。

  下山時應挺胸、輕步、莫甩手,有利於穩定重心,保持良好的身體平衡。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否則會使膝蓋和腿部肌肉感受過重的張力,導致膝關節受傷或導致肌肉拉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