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診療提了這麼久,但並沒從根本上改變局面。我國醫療資源目前仍面臨4大問題:量不足、碎片化、不均衡、非同質,專科方面尤其如此。具體來說,量不足主要是優質醫療資源量不足;碎片化體現在缺乏科學體系和合理結構;不均衡指地方醫療資源分配不均,有的地方發達,有的地方明顯落後;且在長期沒有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情況下,各地區、各醫院醫生的醫療水平相差很大,不能達到同質化。

為探索醫療資源的整合,我們搞過綜合醫聯體,因地制宜,探索建立醫院協作體、醫院集團、醫院聯盟、醫聯體等多種模式。這也被視為促進分級診療、推進雙向轉診的辦法。目前,綜合醫聯體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以兼並、托管為特點的緊密型醫聯體,如台灣長庚的醫聯體、美國凱撒醫療集團等;另一種是以合作、幫扶為特點的松散型醫聯體,如北京地區的醫聯體,我國大陸的大部分醫聯體都屬此類。

松散型綜合醫聯體實行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效率並不高,主要問題是醫聯體內各醫院業務難於涵蓋互補,各方利益訴求不同,因此很難搞好。由於醫院管理的復雜性,人才培養、學科發展,特別是學科帶頭人的難復制性,緊密型醫聯體也不容易形成。

“專科醫聯體”與綜合醫聯體不同。綜合醫聯體是橫向普及型醫聯體,主要服務某一區域,以常見病、慢性病診治業務協作為主。專科醫聯體是縱向提高型醫聯體,它是以在某一專科具有領先地位的醫院作為牽頭單位,其他專科優勢醫院作為協同單位,地區醫院、縣醫院作為成員單位,從醫教研三方面開展工作。在醫療上,實行遠程會診與雙向轉診。

自2016年8月,中日醫院建立呼吸專科醫聯體以來,醫聯體內醫療效率提高了20%。患者可通過遠程會診獲得科學的診療意見,通過便捷的雙向轉診,疑難危重肺病患者在診斷清楚、病情穩定後可回到當地繼續治療康復,急救患者甚至可以實現飛機轉運,讓更多基層疑難危重患者獲得科學、便捷、經濟、高效、連續的醫療照護。在專科醫聯體內,醫務人員的教育培訓也能通過遠程教學等得到統一的推動。在臨床研究上,基於規范化的病歷錄入,依托大數據技術,能在專科病描述性研究方面發現規律,指導臨床實踐。

我認為,分級診療很大程度上是專科的分級診療。專科醫聯體更符合患者和各參與方的利益訴求,比較符合、順應規律,有助於破解我國醫療資源存在的4大問題,實現現有存量醫療資源的有效整合,使資源最優化,效益最大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