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紹了《關於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有關情況。他表示,在《意見》起草過程中同步開展的短缺藥品原因分析工作,共監測到魚精蛋白、絲裂霉素、多巴胺等130種臨床短缺藥品,國家衛生計生委已會同工信部、國資委、國家食藥總局等部門,一攬子解決了近50種清單內藥品的短缺問題。

曾益新表示,藥品短缺成因復雜,多由某些局部性、個別性因素導致,包括生產性因素、政策性因素甚至投機壟斷性因素等。在短缺藥品領域,由於“市場之手”對某些因素並不具備完全的調節能力,必須由政府出手干預。《意見》期望給政府一種全新的角色定位,既不是裁判員更不是運動員,而是通過類似協調員的角色和職能,搭建供需對接平台,組織企業、醫院、專家等各方一起,在保證供應穩定的前提下,就合理的藥品價格展開磋商,讓醫生和患者不要為無藥可用所急、所困,讓企業不為利潤和發展所憂,讓行業不為違法違規所擾。(記者劉志勇 實習記者於夢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