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組部第十七批赴西藏博士服務團成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綜合科副主任醫師邊志民,在高原列車上救治一名突發疾病患者。事跡經媒體報道後,眾多網友紛紛點贊。有網友評論說:“在群眾需要時挺身而出,為這樣的醫務人員點贊!”面對大家的贊許,邊志民說:“在那樣的時刻,每一位醫生都會這麼做。”

  ■聽到呼救聲他沖了過去

  “有人暈倒了!”5月7日13時左右,從西藏自治區拉薩市開往那曲地區的Z6802火車還有半個小時就要進站時,11號車廂內突然傳出呼救聲。前往那曲參加西藏自治區大型醫院巡查工作的邊志民恰好也在同一車廂。聽到呼救聲,他和巡查組其他醫療專家迅速沖了過去。

  只見一名中年男子癱坐在雙人座位上,面色灰暗,不省人事,口吐白沫,牙關緊閉,已將嘴唇咬破,且呼吸有呼嚕聲。“患者病情緊急,必須就地搶救!”邊志民根據患者狀態迅速做出判斷,一邊組織其他人把患者抬到旁邊更為寬敞的3人座位上,一邊把患者頭部側到一邊,以避免嘔吐導致的誤吸,並組織緊急搶救。

  火車乘務員和隨車醫生也迅速趕到,展開了吸氧、血氧監護等一系列救治措施。經過醫療專家齊心協力的搶救,10多分鍾後,患者神志逐漸恢復正常。在搶救的同時,巡查組領隊扎多主任聯系了那曲地區的“120”救護車趕到車站待命。火車到站後,轉危為安的患者向醫務人員表示感謝。

  ■把患者放在心上

  得知邊志民在高原列車上救治突發暈倒乘客的善舉,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綜合科主任楊渤彥並不感到意外:“邊醫生就是這樣一個熱心人。”(下轉第3版)(上接第1版)

  有一次,邊志民坐出租車時與司機師傅交談,得知其為了攢錢給重病的孩子在北京治病才從外地進京打工,便在車上翻閱了孩子的病歷資料,並主動為孩子聯系了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

  楊渤彥說,該院綜合科收治的患者大部分是病情較重的癌症晚期患者。對這一特殊群體,除了施以精湛的醫術外,邊志民願意花更多時間與其交流溝通,給予更多的安慰和關懷。

  80多歲的肺癌患者韓老太擔心抗腫瘤治療會帶來副作用,一開始治療不積極。後來,隨著腫瘤增大,老人出現了咳嗽、憋氣等症狀,只得再次就醫。“放心吧,還能治,只要您相信我。”邊志民在仔細看了韓老太的病歷資料後,精心為老人制訂化療方案,經過幾個周期的治療,老人病情明顯緩解。

  現在,韓老太身體、精神狀況良好,已然成為抗癌明星。每次住院,老人都現身說法勸慰其他病友。得知邊志民要去援藏,老人很是不捨。進藏前,邊志民把自己的老病人一一托付給同事才放心離開。

  ■架起學術交流橋

  2016年12月6日,作為中組部第十七批博士服務團成員,邊志民赴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開展為期1年的援藏工作,掛職副院長,主管醫療。到藏區近半年,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

  在他的牽線搭橋下,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領導來到北京,與醫科院腫瘤醫院領導面對面交流並達成協議,該院腫瘤科、病理科、專科護士到北京進修培訓將享受優惠條件。楊渤彥說,科裡計劃今後到藏區醫院開展義診、學術講座等活動,把腫瘤治療的新理念、新方法帶到藏區。

  藏區腫瘤發病率低於內地,但肝癌、胃癌、大腸癌等並不少見。邊志民說,腹部腫瘤外科專業博士畢業的他,正在積極參與籌建藏區腹部腫瘤規范化診治培訓基地,希望通過專業學術組織帶動腫瘤專科發展。

  援藏期間,邊志民還走進藏區群眾中開展醫學科普宣傳。5月21日,他在拉薩北京實驗中學主講了一場醫學科普知識講座,內容涉及包蟲病防治以及心肺復蘇知識。1個小時的講座,同學們聽得聚精會神。

  除了開發“娘家”醫院的優質資源,邊志民還積極爭取多學科、多渠道加強藏區醫院與內地醫院的聯系,希望通過學習交流推動專科發展。他說,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兒科實力較強,前不久醫院剛剛與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及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等內地醫院組織了一場學術會議,這也是該科室第一次辦會,反響很好,“醫務人員士氣更高了,干勁更大了”。(記者 譚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