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12種超級細菌名單,並將其分為緊急、高度和中度三類。劃分的主要依據為:臨床中的耐藥情況,耐藥導致的死亡率,人們感染的頻率,以及這些感染給醫療體系帶來的負擔。 

  被列入緊急行列的致病菌有3種,其危險性也是最高的。包括:鮑氏不動桿菌,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目前抗菌譜最廣,抗菌作用很強的一類抗生素)耐藥,容易引發住院病人發生嚴重感染,如肺炎、傷口或血液感染;綠膿桿菌,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耐藥,導致健康人發生皮疹和耳部感染,住院病人發生血液感染和肺炎;腸桿菌科,不僅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耐藥,也對先鋒霉素類抗生素耐藥,若無新藥出現,做個剖腹產也可能誘發死亡。世衛組織稱,它們治療起來非常困難,對醫院和養老院人群尤其威脅巨大。6種其他細菌被列為高優先級,主要特征為,易在健康人群中引發感染,目前沒有特別有效的方法對抗這一類感染。剩下3種致病菌被列入中等優先級,它們對現有抗生素的耐藥性在不斷增加,其中就包括對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鏈球菌,容易引發肺炎、耳竇感染,以及腦膜炎和血液感染。

  上述致病菌的可怕之處是,95%會通過接觸傳播。北京電力醫院院內感染管理處處長王蕾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它們的主要傳播地是醫療機構,主要易感人群是住院病人。尤其重症監護室最受“青睞”,因為重症病人有創操作多,耐藥菌極易傳播。有的在醫務人員治療過程中傳播給病人;有的通過醫療器械傳播;有的通過環境表面傳播。若病人轉院,則可能將病菌傳播到其他醫院。

  “濫用抗生素是耐藥菌產生的重要原因”,王蕾說,有些醫生在使用抗生素時,對指征、品種、療程把控不規范;公眾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識也普遍不高。比如,普通感冒80%以上由病毒引起,病人不應動不動就自行使用抗生素。養殖畜牧業大量使用抗生素,使得我們的餐桌上也隱藏著抗生素。 

  王蕾建議,國家應立法並加強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宣傳教育。“在美國,管理抗生素比管理槍支還要嚴格,我國在這方面要差很多”。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更要專業、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如果使用療程藥療程不夠或療程過長,都可能引起耐藥。畜牧養殖業中抗生素也要規范使用,避免將耐藥菌帶到老百姓的餐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