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展示好身材的季節,健身房裡也更加熱鬧!女人們甩脂,男人們比肌肉,揮汗如雨,不亦樂乎。日前,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主任醫師徐雁教授在“人民好醫生”客戶端科普問診直播中提醒大家,進行高強度運動時,要根據自己的能力確定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同時,一定要注意預防運動損傷。

徐雁介紹說,健身房運動損傷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意外損傷,比如被意外砸傷。另一種是超負荷的負重損傷,比如握推、啞鈴,選擇的強度超過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熱愛運動的人聚集在一起互相攀比、較勁,有時候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運動就會產生這種損傷。建議大家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循序漸進的增加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

除了去健身房流汗,跑步、爬山等戶外運動方式也受到人們的喜愛。徐雁說:“爬山對膝關節的負荷很大,尤其是下山,對髕骨的負荷可能比上山的時候還要多,所以容易造成膝關節損傷。這個損傷與本身體質和肌肉力量水平相關,並不是所有人一爬山就有傷。如果膝關節已有問題,或者以前有勞損,爬山之後症狀就會更明顯。我們提倡長跑、快走,因為負荷相對較小,也能達到心肺功能有氧活動鍛煉的目的。”

在運動健身的時候,我們常常有這樣的擔心,運動量小了達不到健身的目的,運動強度超負荷了又容易損傷,那麼,科學的運動量有沒有標准呢?徐雁認為,運動量因人而異。一般情況下,一周運動4-5次,每次心率達到120以上,可以基本達到健身目的。如果運動以後渾身大汗,虛脫了,第二天恢復不了,就說明運動量大了。運動後,局部肌肉酸疼,大概2-3小時之後逐漸緩解,這個量是合適的量。此外,如果想提升自身的運動能力是需要堅持的,運動完一歇歇一個星期,那就沒有意義。(記者崔元苑)



長按識別二維碼 下載人民好醫生客戶端

專家簡介:

徐雁,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主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分會運動醫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擅長:主要研究方向為運動創傷的診斷和治療;側重於運動創傷性傷病的治療,膝關節、髖關節創傷的關節鏡及微創治療,包括前交叉韌帶重建,後交叉韌帶及復合韌帶損傷的修復和重建,關節軟骨損傷、半月板損傷、滑膜炎、骨關節炎及髕骨脫位,髖關節疾患等的微創治療。

出診時間:周三上午、周五上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