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雜志日前發表了一項關於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美國科學家發現帕金森病患者的一種自身免疫特征:患者的免疫系統“糊塗”了,去攻擊大腦神經元。這項新發現或能為理解帕金森病的成因帶來新的啟發。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盡管科學家已經認識到這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變,但導致這一改變的確切病因迄今未明。目前認為,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年齡老化等均可能參與其中。

人們通常認為,神經退行性疾病沒有自身免疫特征,但之前的遺傳學研究發現,帕金森病與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基因變異有關。MHC蛋白會與經過加工的蛋白片段結合,並在細胞表面呈現這些蛋白,使之可被免疫細胞采樣。大多數片段會被免疫系統忽視,但有一些會引起T細胞反應。

帕金森病的一種特征是α-突觸核蛋白在神經細胞中聚集,導致附近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元死亡。該病也與蛋白質加工缺陷有關,理論上,蛋白質加工異常會導致反常蛋白片段的產生和呈現,這些片段會被T細胞識別出來,激活T細胞引發免疫反應。

此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戴維・蘇爾澤及其同事比較了來自67位帕金森病患者和對照組36位健康人的樣本,發現帕金森病患者的T細胞能識別出一系列α-突觸核蛋白產生的肽,但健康人卻不能。這項發現表明,患者的免疫系統對α-突觸核蛋白有“記憶”,此前曾經接觸並攻擊過這種蛋白質及其附近的神經元。自身免疫反應可能是帕金森病的背後成因,或許也能解釋帕金森病與MHC基因變異的關系。

研究人員表示,該成果將能幫助人們最終了解帕金森病的成因,並為該病的治療開辟出新的路徑。(記者 張夢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