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廣場舞愛好者在比賽前的熱身。當日,2017西安市廣場舞大賽在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拉開帷幕。
  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攝





  夜幕降臨,秋意漸濃的北京已經有了些許寒意,但秋風阻擋不了廣場舞愛好者的腳步。剛吃過晚飯,王怡就離家來到了附近的公園。音樂響起,舞會開始了。

  對於像王怡一樣的廣場舞愛好者來說,跳舞已然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健身活動。廣場舞,這項發源於基層民眾的全民健身運動,近年來迅速風靡城鄉,成為極富中國特色的體育活動。熱情的“廣場舞大媽”,甚至把舞步跳向了海外,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廣場舞的魅力何在?為何能夠獲得如此多的擁躉與關注?  

  簡單易學 強身健體

  相關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經常性參與廣場舞運動的愛好者已經超過一億人次。今年全運會期間,廣場舞與太極、龍舟、舞龍等群眾體育項目一起,登上了全國運動會的舞台。去年,國務院頒布《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也將廣場舞列為重點推介的健身運動項目。

  “廣場舞動作簡單、好學,很容易掌握。大家一起跳,不管跳得好壞,都很快樂。”王怡說,剛開始學跳舞時,有些動作還不太到位,可幾支舞學下來,很快就掌握了舞步和要領。

  甘肅省定西市教師水東明,跳鍋莊舞已經一年有余。他說:“平時備課上課很忙,但是在下班閒暇之余就喜歡來廣場上跳跳鍋莊,大家也都認識,氣氛很好。”

  廣場舞融入了各種舞蹈元素,沒有統一的姿勢和標准,根據音樂自由編排。因為沒有條件和標准約束,既能健身強體又能陶冶情操,逐漸跨越了城鄉界限和年齡界限。簡單易學、強身健體、自由歡樂、結識朋友……諸多優點,讓廣場舞運動在中國茁壯成長。

  中老年人是廣場舞的主力人群。“以前沒有這麼方便的時間和條件,雖然喜歡跳舞,但沒有合適的平台。現在有了廣場舞這塊大招牌,喜歡跳舞和運動的中老年人有了參與的機會。”王怡說。

  北京大學中國體育產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何文義說:“廣場舞對於老年人來說是最安全的健身方式。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全國有2億多老年人。通過跳廣場舞能夠強健身體,少去醫院,廣場舞對於中老年人絕對是一個好事情。”

  專家認為,廣場舞在中國流行,得益於它的串燒、自娛自樂和廣泛適應性。廣場舞有很強的包容性,可以同時看到健身操、民族舞、交誼舞等許多舞蹈的影子,具有門派、形式、風格多種多樣的特點,如西北的豪邁、南方的嫵媚、江浙的精致等。假以時日,廣場舞可能衍生出新的競技體育項目和非物質文化潮流。

  改變生活 和諧社會

  在參加今年全運會廣場舞比賽的隊伍中,有一支叫做“生命之光”的廣場舞隊。這支特殊的隊伍中,所有的成員都是癌症患者。

  舞蹈團團長趙變生說,一開始大家是為了抱團取暖、群體抗癌,但時間長了都深深愛上了廣場舞。隊員杜玉茹說:“我們要把精神面貌展示給更多的人看。讓大伙兒都看看我們,得這種病的人還生活得這麼陽光。”

  廣場舞改變生活,並不是一句大話。向“生命之光”隊員們一樣,很多廣場舞運動的參與者,也從中找到了生活的樂趣與意義。當冷漠和疏離成為社會隱憂,廣場舞讓人們走出高樓深院,來到廣場公園,一起運動、互相交流,這一自娛性與社會性完美兼顧的健身活動,對構建和諧社會、增強社區活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王怡說,自從跳了廣場舞,身體比以前健康,生活也更豐富。“我們這個年紀,以前也就是在家裡幫忙看看孫子。現在有了廣場舞,既有了自己的時間,也多了很多跟老朋友交流的機會。”

  有觀點認為,廣場舞為中老年人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學習機會,在精神層面也為這部分人群彌補了年輕時的一大遺憾,這樣一種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失而復得”,對這部分中老年人來說便顯得愈發珍貴。

  蘭州文理學院體育系副教授張玉萍說:“廣場舞是音樂、舞蹈、體操的結合體,是‘舞蹈體育化’的最佳表現,它能夠把快樂帶給家庭,因此它對和諧家庭和諧社會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立規范 健康發展

  隨著廣場舞規模的擴大,廣場舞也引發了不少爭議和沖突。全國各地廣場舞擾民及場地爭奪問題頻出,噪音擾民、爭占場地甚至大打出手等事件引發輿論關注。這讓擁有雄厚群眾基礎的廣場舞面臨著矛盾的生存現狀。

  “其實,大部分跳廣場舞的人還是有素質的,大家也不希望廣場舞和擾民、占場地畫上等號。”王怡說,希望廣場舞為社會帶去更多的歡樂和美好,而不是困擾和隱憂。

  天津全運會組委會群工部網絡競賽處副處長於桐此前曾表示,廣場舞引發的爭議並不是項目本身的問題。任何賽事活動如果不能與參與者、周圍環境和諧共處,都可能引發問題。

  面對愈發高漲的廣場舞熱情,為參與者提供充足的健身場所和充分的保障是必要的前提。但對廣場舞自身而言,也應盡早建立項目規范,形成行業自律,催生更多規范化運營的俱樂部誕生,這才是讓這項運動能獲得更多人喜愛和支持的關鍵。

  專家認為,廣場舞運動目前仍缺少有號召力的行業組織和業務指導服務,絕大多數廣場舞愛好者仍停留在“自治”階段,既無統一的組織,也沒有相關的規范和規劃。這造成一旦廣場舞有什麼事情,會出現互相推諉、無人管理的窘境。

  江蘇省廣場健身舞運動協會會長賀珍珠說,搞好廣場舞不僅是體育和健身問題,“如果引導得當,廣場舞完全能成為社會和諧的潤滑劑,而不是社會矛盾的導火索,只有這樣廣場舞才能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和支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