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李家立、胡新天和鄭永唐課題組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汪香婷課題組等合作,揭示了長鏈非編碼RNAs在靈長類大腦發育和老化過程中表達動態變化和作用。該研究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基因組研究》上,為進一步認識和理解靈長類動物復雜的大腦結構和高級認知功能的表觀調控基礎提供了新的實驗依據,也為進一步探索與腦發育和衰老相關的神經系統疾病發病機理和治療新靶點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據介紹,大腦發育和老化過程受到遺傳、年齡和環境等多個因素的調控,由年齡和環境等主要因素導致的表觀遺傳調控的變化被認為是重要環節之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提示,長鏈非編碼RNAs介導的表觀遺傳調控在機體的許多生命過程和疾病的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李家立介紹,盡管現有研究顯示,長鏈非編碼RNAs在哺乳動物腦內神經元中呈現非常豐富的表達和變化,但對其在神經元中的功能,特別是靈長類動物大腦發育和老化過程中表達變化和功能的認識仍然有限。

為此,課題組以中國獼猴作為研究對象,成功地解析了在中國獼猴大腦發育和老化過程中的動態變化特征。課題組發現,大腦特異性長鏈非編碼RNAs呈現出高度的區域、性別和年齡表達差異性;依據這些表達差異性,總共發現18個不同的長鏈非編碼RNAs和14個不同的mRNAs表達模塊式。(記者王瀟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