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之後,北京市患者不用親自去大醫院,就能遠程將影像資料、化驗結果傳至三級醫院,得到專家會診意見。市衛生計生委主任雷海潮日前做客《對話一把手》節目時透露,本市正在籌建市級多平台遠程會診中心。

  11所三級醫院參與遠程會診

  “本市現在已開始著手建立市級多平台遠程會診中心。建成後,通過遠程醫療技術,可幫助患者解決疑難重症的專家會診問題。”雷海潮透露,遠程會診中心分為多平台的臨床會診中心和醫技會診中心。今年,本市將建立內科四類慢病、腫瘤、骨科、兒科及眼科等專科重點疾病的遠程臨床會診中心。目前,通過申報,符合條件的10所三級醫院(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阜外醫院、北大第一醫院、北醫三院、安貞醫院、宣武醫院、天壇醫院、兒童醫院、首都兒研所)成為第一批相應的遠程臨床會診中心。多平台的醫技會診中心是一個以影像(X-平片、CT、MRI、超聲)、血液檢測、心電圖監測與診斷、病理四類醫技為主的遠程醫技會診中心。目前,經申報符合條件的8所三級醫院(協和醫院、阜外醫院、北醫三院、宣武醫院、天壇醫院、婦產醫院、兒童醫院、首都兒研所)成為第一批相應的遠程醫技會診中心。

  雷海潮解釋,遠程會診中心是醫生之間意見的匯集,患者到基層醫院就診,如果一、二級醫療機構解決不了相關的診斷、治療問題,可以逐級將影像資料、化驗檢查資料、臨床體檢資料上傳至臨床會診中心或醫技中心,通過專家的聯合研判,來解決診斷、治療意見的優化問題,並最終將治療意見反饋給患者。

  各區試點建緊密型醫聯體

  截至2016年年底,本市已建立了由50家核心醫院、558家合作醫療機構組成的53個醫聯體,初步達到了服務轄區居民全覆蓋的目標和分級診療的基本要求。今後,北京地區所有公立醫療機構都要參與醫聯體建設。

  雷海潮透露,本市將重點打造2.0版醫聯體,完善縱向綜合醫聯體布局、啟動橫向專科醫聯體建設和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各區要結合轄區居民分布和醫療資源分布情況,重新劃分醫聯體覆蓋區域,使醫聯體更加符合推進分級診療要求,內部聯系更加緊密。建立大醫院專科間疑難危重患者轉會診渠道,使重點專科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預計2017年先期建立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婦科、骨科、內分泌科、眼科、兒科8方面的專科醫聯體,目前共有符合條件的35家三級醫院將被確定為專科醫聯體核心醫院。年底前,各區將啟動1至3個緊密型醫聯體試點,探索在緊密型醫聯體內實現人員、技術、經費、設備的統籌管理與使用。此外,53個醫聯體核心醫院與合作醫院均根據需要在科室間開展了遠程服務。

  基層醫務人員績效工資漲20%

  隨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下沉到社區,社區醫療機構承擔了全市40%至50%的診療工作量,基層醫務人員配置卻明顯不足。雷海潮透露,為調動社區醫務工作者的積極性,在薪酬方面,本市督促各區加緊落實基層醫務人員績效工資上浮20%的政策。此外,對社區返聘的高級職稱退休醫生的待遇,也提高到每個工作日不低於200元,較原來提高了80%。

  記者了解到,本市正在著手研究基層醫務人員績效工資動態增長機制,未來將充分考慮經濟發展水平、工作量變化等因素,對基層醫務人員工資進行動態增長,逐步縮小與其他公立醫療機構的差距。“本市還在制定基層醫務薪酬制度改革方案,計劃在朝陽區先行試點,之後向全市推廣。”雷海潮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