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發改委發布“北京市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施意見”。今年年底前,本市將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5%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90%以上。同時,公立醫院醫師和中級以上職稱的臨床醫師(含退休)也可作為家庭醫生在基層提供簽約服務。此外,本市將鼓勵符合條件的非政府辦醫療衛生機構(含個體診所)提供簽約服務,並收取相應費用,同時接受定期考核及監管。

  重點人群九成以上簽約

  根據實施意見,全市將在各區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重點在簽約服務的內容、方式、收付費、績效考核、激勵機制等方面實現突破,優先覆蓋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慢性疾病、結核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人群,慢性疾病患者當中近期優先覆蓋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等人群。

  截至5月,本市重點人群簽約394.5萬人,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71.9%。到今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5%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90%以上,力爭實現農村低收入家庭、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

  到2020年,力爭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形成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的全覆蓋。

  非公機構也可提供簽約

  現階段,家庭醫生主要包括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注冊全科醫生(含助理全科醫生和中醫類別全科醫生),以及具備能力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師和鄉村醫生等。

  今後,本市還將積極引導符合條件的公立醫院醫師和中級以上職稱的臨床醫師(含退休),特別是內科、婦科、兒科、中醫醫師等,作為家庭醫生在基層提供簽約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通過簽訂協議為其提供服務場所和輔助性服務。

  同時,鼓勵符合條件的非政府辦醫療衛生機構(含個體診所),在屬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統籌管理下,提供簽約服務,並收取相應費用,同時接受定期考核及監管。本市將逐步形成以全科醫生為主體的簽約服務隊伍。

  簽約服務原則上應當采取團隊服務形式,並依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民提供簽約服務。家庭醫生團隊主要由家庭醫生、社區護士、防保人員組成,有條件的地區可吸收藥師、健康管理師、心理咨詢師、社(義)工、家庭保健員、家醫助理等加入團隊。同時,發揮中醫藥在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

  優先滿足重點人群需求

  本市將優先滿足重點人群的簽約需求。根據服務半徑和服務人口,合理劃分簽約服務責任區域,並充分結合居民門診診療實際情況,引導居民選擇1個家庭醫生團隊簽訂服務協議,明確簽約服務內容、方式、期限和雙方的責任、權利、義務及其他有關事項,通過與居民建立相對穩定的服務關系,為居民提供主動、連續、綜合的健康責任制管理。

  簽約周期原則上為一年,期滿後居民自願續約或選擇其他適合的家庭醫生團隊簽約。另外,居民與家庭醫生或家庭醫生團隊簽約同時,還可自願與醫聯體醫院簽約,形成組合簽約服務模式,促進居民就醫的有序流動。

  二級以上醫院對接轉診

  家庭醫生服務基本簽約服務內容包括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以及約定的健康管理服務。同時各機構還可以制定不同類型的個性化簽約服務內容,可包括:健康評估、康復指導、家庭病床、家庭護理、中醫藥“治未病”服務、遠程健康監測等以主動服務為特色的個性化簽約服務內容。

  同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老年人家庭、養老機構內老年人建立簽約服務關系,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務。

  家庭醫生團隊將綜合利用居民的診療記錄、健康體檢記錄、健康篩查結果等信息,定期對簽約居民的健康狀況進行評估,並根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和疾病恢復期人群的不同需求,提供針對性、防治結合、持續有效的分類健康管理服務。

  此外,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應通過全科醫學科或指定科室對接家庭醫生轉診服務,建立綠色轉診通道,確保患者及時享受到預約掛號、專家號、優先住院(符合住院標准)等轉診服務,方便簽約居民享受到連續性的就醫服務。對疾病康復期轉診回社區的患者,家庭醫生給予社區康復、家庭病床服務。

  對於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符合一定條件的高血壓、Ⅱ型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等四類慢性病患者提供最長不超過2個月藥品用量的長處方服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