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歲的桂先生是濟南一所體校的足球教練,去年,他的愛人展女士被查出患有肺癌。5月8日,展女士在病床上失去了心跳和呼吸,醫生宣布臨床死亡,但是這一次,卻不能說她“永遠離開了”桂先生。幾分鍾後,一家生物工程公司旗下生命研究院的工作人員便圍著展女士展開了一系列操作。兩天後,展女士的身體被放進了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罐內,等待“死而復生”的那一天。

偶然機會讓愛人成為

國內首例“人體冷凍”案例

如果妻子不生病,桂先生的生活會是平淡卻安穩的。

桂先生和愛人展女士是初中同學,兩人今年都是49歲,相遇已經33年,平日裡,桂先生是濟南市一家體校的足球教練,皮膚黝黑,人看上去憨厚,展女士則是濟南的一名義工,夫妻二人平時都不是科技迷或者科技愛好者,可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普通的家庭,卻在今年年初,和“人體冷凍”這項帶有未來科技色彩的項目聯系到了一起。

去年初,在濟南做義工的展女士被檢查出患有肺癌,經過多輪治療,已經失去了治愈的希望,為了讓她減少治療過程中的痛苦,在征得了展女士的同意下,桂先生將愛人轉到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舒適病房”。

所謂“舒適病房”,就是不再對患有絕症的患者進行主動治療,特別是有創治療,而是通過鎮痛等方式減輕患者痛苦,盡量讓患者輕松地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光,其間,展女士簽署了遺體捐獻登記手續。

“這個過程中,有醫生向我們提出是否願意參加‘人體冷凍’項目,我認為這給妻子增加了一份‘再生’的希望,愛人也同意這個提議,後來又問了我們的孩子,他也表示支持。”桂先生說,“以前在新聞上看過國外有類似的項目,當時他們和我提出來的時候感覺比較驚訝,但是有一絲希望,就希望能夠出現奇跡。”

負責展女士臨終治療的醫生和負責“人體冷凍”項目的生物企業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告訴桂先生,展女士是全國首例“人體冷凍”的案例。

防凍液置換全部血液

遺體進入液氮罐

5月8日凌晨4點,展女士在齊魯醫院的病房裡失去了呼吸心跳,“她走得很安詳,並不像是患病很久的樣子,我期待她能夠‘回來’的那天。”桂先生說。

為展女士進行人體冷凍的是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工作人員,這個研究院隸屬於銀豐生物工程集團。公司官網介紹,該公司成立於2011年,注冊資本1億元,主要從事“人體細胞、組織、器官存儲、基因測序技術、細胞技術研究和臨床應用等高新技術開發”。

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工作人員趙女士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為了這個國內的首例人體冷凍項目,他們提前准備了數個月的時間,“展女士離世前的幾天,我們一直在醫院病房外等待,展女士離世後兩分鍾,我們的工作人員就在醫院展開了開通氣道、安裝呼吸機、人工心肺復蘇儀安裝、輸入藥物等操作了。”趙女士介紹,“雖然展女士已經失去了呼吸和心跳,但是我們希望用這樣的方式,讓其腦細胞盡量能夠保持存活。”

隨後,通過救護車,他們將展女士的身體從醫院轉移到了研究院的辦公地,因為兩處距離較近,所以轉運只花費了19分鍾。

在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的手術室內,他們為展女士進行了灌流和血液置換操作,在特制的低溫手術台上,通過開放頸部和股部兩條血管通路建立體外循環,展女士的體溫被逐漸降至18攝氏度,隨後血液逐漸被不同濃度梯度和成分的冷凍保護劑替代,最後,展女士在一台由電腦控制的深度降溫設備上,逐漸降溫到零下190攝氏度。

在與親屬最後告別後,5月10日晚上,展女士被轉移至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罐中長期保存,進入罐體前,所有進行操作的工作人員對展女士鞠躬表示敬意。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展女士的身體是以頭部朝下腳部朝上的姿勢放入液氮罐的,“這樣做是為了保證在液氮洩漏等意外情況發生時,能夠第一時間保護頭部,畢竟頭部才是我們人體冷凍的重點。”

“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做出這樣的選擇,而且現在的條件,也並不能保證展女士未來一定就能夠‘復活’,可以說她為醫療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犧牲。”銀豐生命科學院工作人員說。

冷凍費用100萬以上

今後每年再繳5萬左右液氮費用

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的臨床響應專家阿倫・德雷克告訴北青報記者,100年前,如果有人心髒出現損傷,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他死去。而如今,人們在心髒病發作後通過外科手術還可以恢復健康,所以我們也可以想象在將來癌症也會被治愈,而人體低溫保存,或許會成為人們能等到癌症治愈方式出現的一種方式。

該研究院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國際上已經有美國、俄羅斯等多個國家進行了人體冷凍技術的嘗試,該研究院是從2013年開始進行研發的,目前的技術算是國際領先,像程序降溫儀、液氮罐、低溫手術台等設備都是自行研發的,可以說在國際上是“最先進”的。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本次低溫冷凍的費用絕大多數由銀豐生命科學公益基金會支付,其與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隸屬於同一企業。關於具體費用,研究院和基金會都表示不便過多透露,但是其在操作中使用的醫療冷凍器械都較為昂貴,“應該在100萬以上了,”工作人員說,“除了儀器的使用和損耗費用,每過10天左右,會補充一次液氮,每年的費用大概在5萬元左右。”

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的趙女士告訴北青報記者,入選“人體冷凍”並不是人人都可以的,有嚴重外傷、嚴重傳染病以及一些類似於腎衰竭、肝硬化等疾病的患者目前是不可以接受人體冷凍項目的。

而現在,他們還有四個人體冷凍的液氮罐最近將會運到,可供使用,同時還准備擴建新的研發場地,“這次展女士成為中國第一位人體冷凍案例後,一些媒體進行了報道,今天我們公司的電話就被打爆了,有很多人都來咨詢。”趙女士14日對北青報記者說,“不過目前我們沒有任何將其引入商業化操作的計劃。”

器官“復活”都是難題

法律層面尚屬空白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為展女士進行人體冷凍操作的這家企業還在進行臍帶血存儲、細胞低溫存儲、器官低溫存儲等的研究和應用。

針對“人體冷凍”,很多網友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並提出了質疑,網友們表示,人體冷凍的費用肯定不菲,而且未來是否能夠實現“復活”還是一個未知數,同時,網友們還表示,一旦真的能夠“復活”,可能還會出現倫理以及和未來的時代格格不入的情況。

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靜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在能成功實施低溫保存的只有相對簡單的生物學對象,連人體器官的低溫凍存都非常困難,所以在現階段,人體存儲並“復活”是基本無法實現的,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排除未來有“復活”的可能。

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工作人員也表示,他們之前曾經利用老鼠、兔子等動物進行了十多例冷凍復蘇的預實驗,但是並沒有成功的案例,目前復溫技術還在研究當中。

而在法律層面,陝西德尊律師事務所主任陳灝律師表示,人體低溫保存是一個新生事物,目前我國法律對於人體低溫保存尚未有明確具體的禁止性規定,也就是對此類新生事物的態度在法律層面上尚不明確,而且這種保存方式後期如何處理,人體寄存方和保管方之間的權利義務如何確定,也沒有具體的專門的法律規定,需要雙方在現有法律規范框架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的協商和約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