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段時間不吃肉,會特別想吃肉?美國時間4日《科學》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可能是大腦中一類多巴胺神經元在“搗鬼”。

論文第一作者、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博士後劉綺麗5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酵母是果蠅的主要蛋白質來源,把酵母從食物中去除後,果蠅會因蛋白質缺乏而對蛋白質更渴求,更偏愛酵母從而攝入大量酵母。但是此前人們對這種神經調節機制知之甚少。

他們研究發現,原來是一類多巴胺神經元在“搗鬼”。根據這些神經元在果蠅大腦中的投射區域,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DA-WED。當這些神經元失活時,即使果蠅被喂食缺乏蛋白的食物,它們對酵母的偏愛和攝取也會大大降低,但對水和鹽分等的攝取欲望則不受影響。相反,人為激活DA-WED神經元,即便果蠅已經攝取了足夠蛋白質,還是會對蛋白質如饑似渴,從而攝入過量的蛋白質。

研究人員對DA-WED的監測發現,當果蠅處於蛋白質饑餓狀態時,這些神經元會變得更加活躍。有趣的是,活躍的DA-WED神經元不僅誘發果蠅對蛋白質的渴求,還會造成果蠅對另一類它們平時十分偏愛的營養物質――糖類的排斥, 從而使得果蠅專心攝取高蛋白質、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便迅速恢復體內的蛋白質平衡。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這種雙重功效是由DA-WED神經元的兩個不同分支通過兩種不同的多巴胺受體,分別作用在兩類不同的下游神經元中實現的。劉綺麗指出,飲食中蛋白質的含量對整體食物的攝取量有深入的影響,該研究加深了人們對蛋白質攝取調控機制的理解,為治療肥胖症提供了潛在的線索。(記者 姜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