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19日電  (記者申少鐵)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近年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營養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國民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但當前仍面臨營養不足與過剩並存、營養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營養相關疾病多發等問題。為提高全民營養水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正式印發實施《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以下簡稱《計劃》)。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金小桃19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計劃》的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金小桃介紹,《計劃》以問題、目標、需求、創新為導向,部署七項實施策略和六項重大行動,覆蓋全人群、生命全周期的營養和健康,著力滿足國民健康需求提升獲得感,充分應用大數據和信息化助力營養產業蓬勃發展,促進形成“大營養、大健康、大融合、大發展”格局。《計劃》要求,地方各級政府要將國民營養計劃實施情況納入政府績效考評。

  《計劃》注重解決貧困地區中小學生的營養問題。中小學生正處於長身體的階段,所以營養的供給和保證、營養的均衡和科學非常重要。目前,還有一些中小學在營養午餐的供應方面做不到專門供應。“我們和教育部將全面推動營養午餐的落實,並對營養午餐的標准和具體的供給方式進行相應規定,例如營養包的問題,比如營養標准的情況,對於青少年來說,在有限的資金裡怎麼樣做到既可口,又能夠提供相對營養更充分的午餐。”金小桃說。

  培育營養和健康管理人才是《計劃》的一個重要方面。“相對於13億多的人口總量,我國營養健康人才很缺乏。”金小桃介紹,人社部、教育部、衛計委等部委將共同發力抓好教育培訓等相關計劃。

  《計劃》加強對食品營養的評估與標准化建設。“通過開展食品安全的風險監測和評估,來了解它的營養狀況和營養價值。”國家衛計委食品安全標准與監測評估司司長劉金峰介紹,要制定營養健康標准。企業要按照標准生產和加工,保持它的營養成分不損失、不降低。另外,通過開展風險交流和科普宣教,同時加強營養標簽工作,讓公眾知道如何選擇和識別營養食品、食用營養食品。

  “近幾年來,衛計委按照食品安全標准監測評估的要求,建立大量食品安全標准,同時監測食品暴露量、食物消費情況和各個省區的相關狀況,包括膳食調查都做了很好的基礎准備。”金小桃說,預計在2020年前會把國民消費最多食品的營養標准逐步建立完善,達到生產有標准、飲食有標准、臨床有標准。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20日 02 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