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8日電(記者 李松)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28日發布2016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抗感染藥物不良反應/事件報告51.8萬份,占報告數量首位,其安全性值得重點關注。

  據統計,2016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143萬份,比2015年增長2.3%。全國每百萬人口平均報告數量為1068份,較2015年有所增長,表明我國發現和收集藥品不良反應信息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是藥品上市後安全監管的重要支撐,其目的是及時發現、控制藥品安全風險,提高安全用藥水平,促進臨床合理用藥。”國家食藥監總局藥品評價中心主任楊威介紹。

  抗感染藥物系指具有殺滅或抑制各種病原微生物作用的藥品,其安全性長期受到關注。在抗感染藥物中,奎諾酮類藥物嚴重報告比例一直僅次於頭孢類藥物,其中氟奎諾酮類藥物嚴重不良反應較多。

  2016年度報告顯示,通過口服和注射途徑給藥的氟奎諾酮類藥物不良反應表現累及系統主要涉及腸胃損害、神經系統損害、免疫功能紊亂和感染等,可能會發生肌腱炎、重症肌無力惡化、周圍神經病變、肝髒毒性等嚴重不良反應。

  國家食藥監總局提示臨床醫生給患者處方氟奎諾酮類藥物時應權衡利弊,患者在使用藥品時也應仔細閱讀說明書,如果用藥過程中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盡快就醫。

  近年來,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系統逐步完善,可實現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在線直報、逐級評價、信息共享。全國已有31萬余個醫療機構、藥品生產經營企業注冊成為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用戶,為全面監測和科學評價提供了堅實基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