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分節氣,南京迎來持續降雨。不少市民發現,秋季雨後的蚊子叮咬起人來比夏天的蚊子更“毒”!專家提醒市民,涼爽的陰雨天氣,非常適宜蚊子的活動,秋蚊子比夏蚊子更毒,攜帶的病菌較多,被蚊子叮咬後切忌抓癢時撓破皮膚,以免誘發疾病。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瘰疬科主任黃子慧介紹說,每年這個時候門診都會遇到一些因為被蚊蟲叮咬之後過度抓撓,導致傷口感染誘發丹毒的患者。她接診過一名女性患者,因小腿被蚊子叮了好幾口,一直靠抓撓止癢。晚上回家洗澡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右小腿有抓破的痕跡,由於傷口較小,基本結疤了,也就沒太在意。但是第二天,抓破的地方出現了紅腫,她就買了點消炎藥吃,本以為會好一些。沒想到4天後,紅腫處變成紅斑並向四周擴散,而且表皮又紅又亮,還出現了疼痛感。之後又出現了發熱、怕冷、頭暈、乏力等症狀,趕緊到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就診。該院瘰疬科醫生檢查發現,患者右小腿皮膚損傷周圍紅腫發亮,腹股溝淋巴腫大,腋下體溫升高,血象檢查白細胞總數到中性增高,最後診斷為丹毒。

  黃子慧介紹說,一般來說被蚊子叮咬一下不至於引起丹毒,但如果蚊子叮咬的皮膚被抓破後,致病病菌就容易通過皮膚的破損處侵入,從而引起局部組織感染發炎。

  很多市民感到奇怪,秋天的氣溫比夏天低,怎麼還有這麼多秋蚊子呢?南京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說,不少人認為只有夏天才有蚊子,但其實天氣太熱時蚊子的活動能力反而會減弱。最適合蚊子生存的溫度在26℃到30℃,立秋至中秋前正是蚊子的活躍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以後蚊子會逐漸減少。

  此外,陰雨連綿,加上溫度比較適宜,伊蚊(俗稱花蚊子)的數量會大幅上升,這種花蚊子咬人較狠,人被叮咬後不僅癢,還會有疼痛的感覺。所以很多人感覺秋蚊子比夏蚊子更“毒”。

  通訊員 楊璞

  揚子晚報記者 於丹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