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健康扶貧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會近日在烏蘭察布市卓資縣召開。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劉新樂在會上指出,各地區要加大醫保政策對貧困人口的傾斜力度,特別要在貧困人口大病兜底基金機制建立上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盡快制訂切實可行的方案,以旗縣或盟市為單位建立大病保障基金,同時設置貧困人口年度自負醫療費用總額,為貧困人口就醫治療費用進行兜底保障。

  劉新樂指出,貧困地區各級政府要落實辦醫責任,大力改善本地區醫療衛生服務條件,有計劃、分步驟落實“十三五”規劃中建設貧困地區76家旗縣級醫院、27家婦幼保健機構、26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任務;今年要實現貧困旗縣至少有1家醫院達到二級乙等水平,30萬以上人口貧困縣至少有1家醫院達到二級甲等水平。

  內蒙古自治區衛生計生委黨組書記、主任歐陽曉暉介紹,2016年,該自治區動員1.8萬名基層衛生計生工作人員,對全區755個蘇木鄉鎮進行了逐戶、逐人、逐病精准識別,共確認貧困患者18.3萬人,其中有12.4萬人患有45種主要致貧疾病。通過開展分類救治、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施財政資助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保、住院報銷“兩升兩降”“三重保障”有序銜接等多項政策措施,目前該區貧困人口門診和住院費用實際補償比例穩定在50%和75%以上,重大疾病費用報銷達80%以上,部分盟市旗縣通過商業補充保險和大病保障基金補助,實際報銷比例達90%以上。截至2016年年底,內蒙古自治區因病致貧返貧戶數由16.6萬戶減少到12.03萬戶,貧困患者由18.3萬人減少到12.7萬人。(記者劉志勇 李試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