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來,因與“中毒”“暴死”等詞匯關聯而聲名狼藉的砒霜,經現代科學證明,也能救人一命。19日,科技日報記者從湖南大學獲悉,該校分子科學與生物醫學實驗室的譚蔚泓院士課題組,嘗試以砒霜制備一種新型白蛋白納米藥物,為拓展砒霜在慢性髓性白血病和其他腫瘤的臨床應用方面提供了新方法和思路。研究論文日前發表在國際頂尖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上。

  砒霜,學名三氧化二砷,因對急性早幼粒細胞有誘導分化作用,並可使癌細胞凋亡,醫學上已將其作為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標准藥物之一,可使此類患者“五年無病生存率”提高70%。

  不過,在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療中,砒霜無法有效地在癌細胞中富集。而高劑量治療方案,則易產生神經損傷和肝功能衰竭等嚴重毒副作用。如何將砒霜用於惡性白血病和實體瘤治療,成為研究熱點。

  課題組基於砷-硫鍵對腫瘤細胞內酸性和谷胱甘肽還原敏感的可逆響應機理,將葉酸修飾的人血清白蛋白對砒霜進行富載,制備獲得了智能納米藥物“FA-HSA-ATO”。“白蛋白本身具一定靶向癌細胞的作用,表面修飾的葉酸能進一步有效靶向癌細胞,增強砒霜在腫瘤細胞中的富集。如同賦予了砒霜‘眼睛’,讓它能更精准地找到癌細胞,投放砒霜、殺死癌細胞,並減少砒霜在正常器官組織中的富集,最終實現既可有效治療疾病,又能降低毒副作用。”研究團隊成員彭詠波副研究員說。

  細胞和動物水平實驗表明,該納米藥物能顯著增加砒霜對慢性白血病治療的效果,降低毒副作用。同時具備制備簡單,生物兼容性良好等優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