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四十,很多人會覺得腦力開始減退;過了六十,會覺得腦力加速衰退。老年人的大腦是不是越來越不中用了?在專門研究大腦健康的神經專科醫生看來,大腦的潛力巨大。那些認為“人老皮肉松,記啥都不中”的人,完全可以在平時生活中采取多種預防措施,減緩大腦衰老的速度。

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外科醫生孔祥溢說,多數人的大腦只開發利用了3%到5%,即便是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巨人,大腦也可能只利用了17%,大腦剩余部分的神經元都處於“閒置”狀態。有學者估計,如果能把大腦的功能開發一半,那麼一個人就可以掌握30門外語,攻下40個博士學位。

人老了大腦也變老?

75歲的李先生最近半年來的記憶力明顯不如以前。兒女們發現,老人見到老朋友,會特別真誠地微笑,但是就是想不起來多年好友的名字;隨之而來的是老人的定向力也出現了問題,偶爾會對家庭地址感到遲疑;本來比較內向的李老先生,現在也變的有點話癆……種種改變,讓孩子們想到,是不是老人得了老年癡呆症,也就是阿爾茨海默症。到醫院一檢查,很快老人就被確診為老年癡呆。兒女們得知檢查結果後,感到很失望,因為他們知道這種疾病會越來越嚴重,老人記憶力下降情況會越來越明顯。隨著疾病的進展,未來老人甚至還會出現不認識家人直至生活不能自理的情況。

其實,一位老人記憶力出現減退,像李老先生這樣屬於疾病引起的相對來說還是少數。隨著人口的老齡化進程,我們會發現身邊的老年人越來越多。老年人中似乎普遍存在腦力衰退、記憶力減退的情況,有的老年人說,“現在特別愛忘事”、“學習新事物的能力變差了”……是不是人到老年,腦力必然衰退、記憶力必然減退呢?是不是必然會成為癡呆患者呢?孔祥溢說,多數老年人說自己記憶力下降,但腦部並沒有出現病變。“在神經外科手術中可以看到,正常人的大腦特別飽滿而圓潤;而老年癡呆患者的大腦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萎縮。”神經外科醫生的目測結果和腦部相關檢查的結果,都能證實疾病狀態老人的大腦確實發生了病變。但多數老年人甚至中年人出現記憶力下降或者腦力衰退的情況,其實大腦並沒有發生器質性病變,這種記憶力衰退多數可能是“一過性”的,很快就能恢復。

大腦是宇宙中最復雜的系統之一,現在關於腦科學的研究和認知才剛剛起步。作為一名神經外科醫生,孔祥溢見到了很多腦腫瘤、腦外傷、腦出血的患者,這些患者因為疾病導致大腦的功能受到影響,但經過一段時間康復之後,很多人恢復正常,“這讓我們看到了大腦的無窮潛力。”

大腦會不會被用壞?

很多人擔心,大腦用了這麼多年,到老年之後是不是應該“節約”著使用,以免導致大腦被累壞,自己就變傻了?40多歲的周先生還沒開始衰老,就開始注意節約用腦。去年9月,周先生的兒子開始上小學一年級,為了孩子上學方便,他在一所高校附近租了房子。有空的時候,他就去大學校園裡散步,他發現很多老教授都是老年癡呆症患者。“我猜測,他們肯定是年輕時用腦過度,把腦子累壞了,老年之後就變傻了。”真的是這樣嗎?孔祥溢說,以往的研究表明,低學歷人群中,老年癡呆的患病率更高。人們之所以感覺高級知識分子中的老年癡呆患者多,是因為他們及家人更加注重健康,有病能夠及時就診。

至於大腦被累壞,這個說法確實是對大腦的誤解。人體的很多器官遵循自然界的規律:用進廢退。大腦是典型的“用進廢退”的器官,“腦子越用越靈,不可能越用越傻。”孔祥溢說,相反,經常不用腦,反而會發現“腦子銹掉了”。這就是說,大腦要多使用,多開發,不要擔心把大腦累倒了。

多給大腦補充新鮮空氣

到底怎樣才能預防大腦衰老呢?孔祥溢給出了簡單可行的方案。

首先是要加強體育鍛煉。有人覺得體育鍛煉就是為了練關節、練肌肉、練頸椎、練心肺功能……體育鍛煉與大腦的健康有關系嗎?孔祥溢解釋說,大腦的工作需要足夠的氧氣,而體育鍛煉會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血液的攜氧能力,從而可以給大腦更好地供應氧氣。“從重量上來看,大腦的重量只占一個人體重的2%,但是大腦的耗氧量卻占全身總耗氧量的20%。”

對於其他器官來說,鍛煉時的環境可能對鍛煉結果影響不大,但是對於大腦來說,戶外鍛煉更有助於預防大腦衰老,特別是公園、森林等樹木比較多、空氣更新鮮的環境中,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高,“負氧離子被稱為空氣維生素,具有殺傷細菌、病毒,調節神經代謝的作用,甚至可以改善血壓、呼吸,改善心理活動。”室內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很少,一般來說,室內每立方米空氣中的負氧離子量在40到50個左右,而森林裡每立方米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高達幾萬個、甚至十萬個。在這種環境中鍛煉,給大腦補充的“空氣維生素”也多。此外,雨後、雪後的空氣也很新鮮,負氧離子含量也很高,“下小雨時,不妨打著傘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學習是腦細胞的“體操”

關節不好,可以做做關節操;頸椎不好,可以做做“小燕飛”。大腦怎麼做運動呢?孔祥溢的建議是“科學用腦、堅持學習”,學習相當於讓腦細胞“做體操”,能夠讓腦細胞依然保持活躍。

孔祥溢講了幾個例子:徐特立是毛澤東的老師,他在70多歲的時候還制定了20年的學習計劃,並堅持學習,90多歲的時候依然非常睿智。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梁學家,他多年堅持學習,70多歲時還能背誦100多位的圓周率。孔祥溢老師的老師任祖淵教授是我國神經外科的奠基人之一,今年已經85歲了,不僅堅持每周出兩次門診,還經常查閱最新的文獻,繼續學習。“我的師爺緊跟學科發展的最前沿知識,學習不輟,現在不僅能出門診,還可以進手術室。”當然,手術台上任老的手沒有年輕時那麼穩了,他不需要親自動手操作,但是他依然可以指導中青年醫生做手術。

學習不僅是讓腦細胞做體操,還能讓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而情緒對大腦的健康影響很大。“我的一位患者,是位老教授。他的老伴去世後,老人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無法自拔。不到一年後,就因為記憶力明顯減退去醫院就診,後來被確診為老年癡呆。”孔祥溢說,老教授的腦部可能多年來已經有所改變,但是悲傷的情緒屬於不良刺激,加速了大腦衰老;而愉悅的心情,能夠讓神經細胞更加活躍,保護腦功能。

大腦需要人們細心保護,也要注意避免不良的外界刺激。最常見的不良刺激就是煙酒刺激。“大家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對於吸煙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損害健康,恐怕認識還不夠。”孔祥溢說,一口煙吸進人體,只需要6秒鍾,有害物質就會進入到血液循環抵達大腦。喝酒特別是酗酒的人,由於長期刺激大腦,會導致人的記憶力下降。

大腦的發育、運行、代謝,離不開營養物質。大腦更喜歡“吃”什麼?孔祥溢說,其實,大腦喜歡均衡的營養。大腦需要多種營養物質,這其中既包括糖、脂肪、蛋白質,也包括各種維生素以及鈣等微量元素,缺少哪一種營養物質都不行。“均衡膳食、各種營養合理搭配,才更有利於大腦的健康。”具體來說,“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加點肉,五谷雜糧要吃夠,水果牛奶帶上路。”按照這個方法去吃飯,就能讓大腦吃得好,吃得均衡,吃得健康,從而幫助人們預防大腦衰老。(賈曉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