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治和不治、防和不防是完全不一樣的。四大慢性病: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以及糖尿病和代謝性疾病知曉率很高,而慢性呼吸疾病卻鮮有提及。在前5位死因裡如果按單病種算的話,呼吸系統疾病占到了3個,如今慢阻肺已成為第三位主要死因,但公眾和一些基層醫生對其知曉率太低。現在這麼多病,哪個病都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補生命木桶的短板,而慢阻肺呼吸病就構成了生命木桶的短板。補木桶的短板永遠是真正的、最佳的防控方略,這樣木桶裡才能盛更多的生命之水。”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日友好醫院(以下簡稱“中日醫院”)院長王辰,在近日舉行的呼吸專科醫聯體慢阻肺協作組成立大會上說。

慢阻肺的整體疾病負擔已位居我國疾病負擔第二,但公眾知曉率極低

慢阻肺是最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最新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為13.7%。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我國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國之首,成為居民第三位主要死因。以傷殘調整生命年衡量疾病負擔顯示,慢阻肺的整體疾病負擔已居我國疾病負擔第二位。

慢阻肺在疾病負擔單病種排名中名列第三,其所致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5%。我國慢阻肺死亡率和疾病負擔排名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而現在巨大的吸煙人口量、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新病原與耐藥病原、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將使我國呼吸疾病發病形勢更加嚴峻。

但目前,公眾對慢阻肺的認知明顯不足。一項在上海崇明縣60歲以上人群進行的常見慢病認知情況調查中,慢阻肺的知曉率僅為1.87%,“吸煙是慢阻肺危害因素”的知曉率僅為0.7%。“相比高血壓等常見慢病,慢阻肺的知曉率差很多,這是我們的責任。”王辰說。

一位來自該醫聯體協作單位的代表告訴記者,慢阻肺有個特征,在我們國家發病率13.7%,農村高於城市,北方高於南方。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在慢阻肺過程當中是非常多的,所以早期預防對整體節省醫療費用意義非常大。

基層醫生對慢阻肺認知不足

我國基層醫生對慢阻肺認知不足。據王辰院士介紹,在2007年曾采用不記名方式對北京市10個城區和近郊的醫生進行過調查,結果顯示,關於慢阻肺的題目,被調查醫生的及格率是42.5%。

“幾年以前,基層醫生對慢阻肺的概念非常生疏。”王辰在下基層時,發現一個有2000人口的村裡,村醫管理著194個高血壓患者,慢阻肺患者僅有十幾個。“從患病比例上來說,慢阻肺患者的人數,應該是該社區高血壓患者的一半。如果現在不對基層醫生進行相關知識普及,以後很有可能大量慢阻肺病人就不能得到早期發現。

基層醫療機構一直缺乏慢阻肺診斷設備和常見藥物。以慢阻肺為例,基層應用最多的藥是化痰藥、抗菌素和中藥。沒有氨茶鹼等藥物,更不用說對疾病進行長期管理的吸入藥物了。

“呼吸系統疾病長期以來不提三級預防,這是一大缺陷。下一步呼吸病慢阻肺必須大講特講一二三級預防。”據王辰介紹,一級預防從控煙、防止反復呼吸道感染、防止兒童期的反復呼吸道感染做起,對有家族史的人更需要給予重視。二級預防要普及肺功能檢查,做到早期發現。“但是最保守的估計是2/3以上慢阻肺被漏診了,也就是說這種病到後期,恨不得到了肺動脈高壓肺心病、呼吸衰竭的階段,才會被發現,那時患者已經很痛苦了,治療效果也很差。三級預防講究合理用藥,而比起高血壓、糖尿病的規范程度來說,慢阻肺在基層醫療機構的知曉率、規范化防診治程度都很低。這就是我們擔負的責任。”王辰說。

專科醫聯體是推進分級診療的重要載體

分級診療是我國醫改重點工作,醫聯體作為開展分級診療的重要載體,已被納入2017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工作重點。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要以醫聯體為載體推進分級診療,科學實施雙向轉診,明確雙向轉診服務流程。”

“分級診療的目的是為了讓現有的存量醫療資源更優化、效益最大化。搞分級診療的方式方法很多,涉及的問題也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問題是專科疾病的分級診療,它的技術路徑是明細的,方法也比較清晰,從專科和專病的角度來談分級診療,可能更為實在和具體,也更容易探索出符合疾病規律的做法。”王辰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說。

“所謂‘看病難’,是個相對的概念。到縣醫院、社區醫院看病一點也不難。在中國由於優質資源少,所以疑難病患者找到優質資源,切實享受到優質資源的過程很難,經常匹配不上,這才是問題。”王辰說。

分級轉診,如果沒有一些清晰的路徑和標准化的操作,轉診的效率並不高,無序轉診的情況突出。目前的多數情況是,縣醫院看不了的病,該轉的不該轉的都會轉診到北京、上海的三甲醫院。而以一家在全國處優勢地位的學科牽頭的專科醫聯體,可以通過培訓、規范操作流程、遠程會診等手段,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針對現階段我國醫療資源總量不足、碎片化、不均衡和非同質的狀況, 2016年8月14日,依托國家呼吸臨床研究中心,國內首家呼吸專科醫聯體在京成立。中日醫院呼吸中心是國家呼吸臨床研究中心的核心單位和主任單位,其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胸外科、中醫肺病科均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王辰院士更是該領域的一面旗幟,國醫大師晁恩祥教授擔任中醫呼吸學科帶頭人。醫聯體協作醫院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的參會代表告訴記者,由於中日醫院呼吸科方面的高峰位置,加入專科醫聯體等於把其他醫院“帶到了一個高原上”,“原來大家都沒規范,治療到哪一步算哪一步,有了醫聯體以後,我們首先有個規范,規范以後,基層醫院的水平普遍提升了。”他說。

通過專科醫聯體轉診的患者,在住院期間會蓋上醫聯體的章,“見到那個章,醫療效率提高20%。並且,轉診醫師會收到一份病例小結,寫明詳細的檢查、醫治流程,回到當地醫生一看就明白接下來該如何治。這樣,最疑難的病人轉診到我們醫院,合理的層級和體系形成了。這樣的分級診療使得就醫真正達到了可及、便捷、高效、科學、經濟、連續的特點。分級診療從專科做起。”王辰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說。

專病協作組促進優質醫療資源進一步下沉

此次成立的協作組,將發揮國家呼吸疾病臨床研究中心的學科優勢,圍繞慢阻肺的預防、診療、人才培養及臨床研究,廣泛開展業務合作。通過高效的雙向轉診、遠程會診給病人提供一個科學的、可及的、經濟的、連續的醫療照護。

王辰告訴記者,在“醫”上,協作組的近期目標,是要促進慢阻肺的規范化診療。協作組內,呼吸中心會針對慢阻肺給出標准化的概念和格式化的病例,並開展全國性的遠程會診。對於疑難病例,特別是慢阻肺需要肺移植的病人,要實現雙向轉診。“大量需要肺移植的病人中,第一大肺移植對象是慢阻肺患者,移植效果最好的也是慢阻肺患者。”王辰說。此外,還將進行醫療質控,重點對慢阻肺病種進行單病種質控。

“在教育上,我們首先對醫生進行培訓。在研究方面,通過規范病例收集大數據,並對病人長期隨訪。我們會從醫、教、研幾個方面發揮協作組的作用。”王辰說,“腳站在地上,根扎在土裡。”(記者 姜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