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長、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顧 晉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護士長  胡 蕾

  本報記者 張傑

  

  瀕死之人能否安詳地度過最後的時光?這一問題困擾著許多重疾患者及其家人。出於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國家衛生計生委今年2月印發《安寧療護中心基本標准和管理規范(試行)的通知》,對安寧療護基本標准、管理及實踐指南等做出了規范。3月,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正式投入運行,成為通知頒布後全國首個“國標級”的臨終關懷機構。近日,《生命時報》記者走進了該中心,體驗有溫度的醫療照護。

  有溫度的“陽光病房”

  6月13日,北京天空陰沉沉的,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卻亮堂堂的。這個精心設計的“世外桃源”,沒有傳統病房裡刺鼻的消毒水味道,沒有步履匆匆的緊張,更沒有痛苦的呻吟和無助的哭泣。暖色調的走廊、淺藍色的防滑地面、先進的沐浴設備、帶水吧的談心室……一切都顯得那麼安然寧靜。病房外的陽台是一條鋪著人工草坪的“陽光走廊”,桌上有圍棋、象棋、跳棋、軍棋,供患者解悶。充滿人性化的“靜修室”就像一個“樹洞”,是患者們的私密空間,有想不開的事、打不開的心結,都可以在這裡靜靜思索。

  

  在此住院的癌症患者有十幾位,最小的13歲,最大的93歲。王爺爺是名大學教師,對生死看得很開,盡管已經不能接受治愈性治療,但依然能得到精心的護理、貼心的心理疏導,以及止痛、控制感染等對症治療。沒有插滿全身的管子,沒有放化療留下的痛楚,也沒有褥瘡和感染,人生最後的時光不應是痛苦掙扎,而是體面的安享。

  

  在參觀過程中,記者看到這樣溫情一幕:一位老先生已經吃不了飯了,而且聽覺減退。於是護士查房時會用寫字板跟他交流:“吃飯好嗎?還有什麼需要我們做的嗎?”“不行,沒力氣。”“把營養液加在您飯裡了。慢慢吃,不著急。”在安寧療護中心,滿足病人需求是最重要的事情,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很細微的感受。

  

  李峰(化名)是名大學生志願者,他和同學們每周都會來安寧療護中心服務。“剛來那會兒,看到爺爺奶奶躺在床上動不了,非常心酸。後來和老人們慢慢熟了,能走進他們心裡了,才感受到這是一份多麼有意義的事業。”李峰說,和老人聊天有很多技巧,要自己找話題,不吝於開口,才能讓老人打開心扉。現在,“看到你們就想起我的孩子”“下次還來陪我下棋吧”成了志願者最常聽到的話。

  給生命最後的尊重

  美國醫生特魯多有句關於醫學的名言――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長、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顧晉眼中,愛不僅僅意味著積極治療。他在臨床工作中看到很多耗盡一生積蓄,最終人財兩空、痛苦離世的悲劇。他一手創建的安寧療護中心,就是給生命最後的尊重。

  

  安寧療護始於英國。1947年,英國人桑德絲與年輕的癌症病人大衛・塔斯馬成為朋友。她看著朋友飽受折磨,內心不忍,決心建立一個像家的地方,讓患者安靜舒適地走完一生。後來,這種溫情的臨終治療模式在全球推廣,中國台灣稱之為“緩和醫療”,中國大陸起初稱之為“姑息治療”“臨終關懷”,如今大都采用更易被人們接受的“安寧療護”。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護士長胡蕾介紹說,安寧療護團隊通常由醫生、護士、心理師、義工等多方人員組成,針對失去醫學救治意義、存活期不超過6個月的臨終患者,提供特殊的緩和醫療服務,讓患者面帶笑容度過最後的時光,讓家屬能坦然面對。顧晉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安寧療護強調“四全照顧”,即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照顧。具體來說,一是提供身體照護,包括專人協助洗澡、給予營養支持和功能鍛煉等;二是心理照護,疏導不良情緒,幫助患者“善終圓夢”;三是對家屬的支持,特別是面對臨終者及喪親後的心理調適。

  

  顧晉強調,安寧療護是一種緩和性治療,著重於對疼痛和其他不適症狀的控制。“不一定要治好,而是讓患者舒適、有尊嚴地離開。病人有權選擇最後一段路怎麼走。”顧晉說,要尊重患者的感受和權利。“我們提倡的生前預囑,就是在病人身體狀況尚可的時候簽一份文件,表明在病情晚期不需要任何搶救,比如生命維持系統、插管進食等。”歸根結底,安寧療護就是以人為本,尊重患者的選擇。“生如夏花之絢爛,逝如秋葉之靜美”,在生的璀璨釋放過後,安寧療護繼續抒寫生命余暉之美。

  剛剛起步的事業

  當下,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安寧療護。在許多患者家屬看來,安寧療護就是“放棄”,既對不住自己的孝心和親情,也怕鄰裡親友會說三道四。因此,患者往往要被迫接受“竭盡全力”的搶救,家屬不惜一切代價,甚至“只要活著就行”。實際上,這樣的治療既不理性,也不科學,還花費了大量的醫療資源。作家巴金先生生命最後的6年只能在醫院度過,靠喂食管和呼吸機維持生命。盡管他多次提到安樂死,但還是不得不為愛他的人艱難地活著。“長壽是對我的折磨”,這句話裡透著的無奈有幾人能懂?

  

  在英國,安寧療護與英國國民醫療保健制度廣泛結合,加上強大的臨終關懷行動,使得英國人擁有全球最高的死亡質量。日本是亞洲第一個開展安寧療護的國家,其施行的全社會強制醫療保險中,就包括對失能老人的長期照顧和安寧療護。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的《臨床醫生指引》中,專門規范和指導安寧療護的臨床實踐。對日本人來說,臨終放棄過度搶救,平靜坦然地告別人世已成共識。

  

  中國的安寧療護還處於起步階段。顧晉說,當前公立醫院尤其是三級綜合醫院大都以治病為主,對生命晚期患者的照顧不夠。醫療保障體系關注的重點也是治病,門診或住院產生的費用才納入醫保報銷,早期預防和晚期的安寧療護得到的支持很少,只有一部分藥費和住院費是可以報銷的。

  

  顧晉表示,盡管目前安寧療護的經濟效益不太好,但這是公立醫院的責任,是值得我們共同推進的事業。“國家和醫學界已經開始重視安寧療護,最新出台的相關規范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國家還需盡快制定安寧療護收費標准,提供安寧療護服務的醫院與專科醫院、綜合性醫院要建立更完善的轉介機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