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馬裡蘭大學領銜的科研團隊研究發現,氨增加與作物肥料、畜禽廢棄物、大氣化學變化等有關系,過量會造成污染。該研究認為,中國大氣中氨增加的原因復雜且互相作用,或許是霧霾的主要貢獻者。 

  該研究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上。研究人員使用了來自NASA大氣紅外探測器(AIRS)的衛星數據。2002~2016年,氨濃度在美國、歐洲、中國和印度穩步上升,且各地區原因具有一定的差異。例如美國,可能與20世紀90年代通過立法減少酸雨有關,因為大氣中的酸通常能去除氨;印度主要是因為化肥的大量使用,加上牲畜糞便累積,致使印度成為世界上氨最高的國家;中國的主因與印度類似,不同在於肉類在中餐中較受歡迎,也導致氨排放量上升。 

  馬裡蘭大學大氣和海洋科學專家加助・華納表示,氨增加讓懸浮顆粒物著陸中國,成為北京冬季霧霾的主要貢獻者。馬裡蘭大學教授羅素・迪肯蘇說,氨主要存在於農業領域,如肥料、畜牧等容易導致氨增多。氣態氨是地球氮循環的一個自然部分,但過量不僅對植物有害,還會降低空氣和水的質量。在對流層,它與硝酸、硫酸反應,形成危害人體健康的硝酸鹽顆粒;進入湖泊、溪流和海洋,則會造成富營養化,形成低氧水平的“死亡地帶”。羅素・迪肯蘇說:“氨對生態系統影響深遠。在切薩皮克灣氨污染中,氨貢獻了1/4,形成的‘死亡地帶’導致牡蠣、藍蟹和其他野生動物生存困難”。 

  羅素・迪肯蘇等研究人員希望,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氨,在農業與環保間做好平衡,積極制訂控制農業地區氨污染、氨副產品的管理策略。他還表示,人口日益增長,食物特別是肉食需求上升,說明農民需要使用更多肥料,更難保障干淨的空氣和水,並建議愛吃肉的人適量減少攝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