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補冬不如補霜降”。根據中醫養生觀點,“秋要平補”。結合老祖宗傳下來的這些養生箴言,如何通過食補的方法改善貧血呢?

貧血是常見的一類疾病,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但是由於沒有特征性,往往容易被忽視,到病情嚴重時才被發現。其實貧血的初步診斷很簡單,血常規中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量(Hb)、血細胞比容(Hct),任何一個數值低於正常值就能診斷。造成貧血的原因十分復雜,只有找到病因才能有效干預,不能見到貧血就考慮營養不良,自行一味補充大量蛋白質,或者吃紅棗、赤豆等,反而容易延誤治療。

有些貧血確實需要“補”,主要指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細胞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更常見,為了避免造血原料缺失造成紅細胞生成障礙,飲食不宜過於偏忌。推薦適當多吃大棗、山藥、米仁等健脾助運的食物。適當多選擇含鐵量高的食物,動物性包括動物血、動物肝髒、瘦肉類、蛋、烏賊、海蜇、蝦米等;植物性包括芝麻、海帶、黑木耳、紫菜、香菇、黃豆、黑豆、腐竹、紅腐乳、芹菜、薺菜、紅棗、葵花子、核桃仁等;水果如杏、桃、李、葡萄干、櫻桃等。

鐵易在酸性環境被吸收,不能只注重補鐵,還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綠葉蔬菜和水果,如菠菜、獼猴桃、西紅柿、菠蘿、草莓和柑桔。在烹飪中適量加醋,也有利於鐵的吸收。此外,進食前後不要大量飲水,以免沖淡胃酸影響鐵的吸收。食物中的鐵需在消化道中轉化成亞鐵才能被吸收利用,若大量飲用牛奶,體內的亞鐵會與牛奶的鈣鹽、磷鹽結合成不溶性化合物,影響鐵的吸收利用,反而不利於貧血的恢復。飲用咖啡和茶應該適可而止,要限制總量。

缺鐵性貧血患者體內缺鐵往往伴隨缺銅,銅能促進鐵的氧化、吸收、運輸、利用、參與合成血紅蛋白,人體中的銅藍蛋白減少,會阻礙血紅蛋白的生成。因此要攝入含銅的食物,如牡蠣、動物心肝腎、蝦蟹、核桃、芝麻、果仁等,但注意要和鐵劑分開食用,因為這類食物含有較多鈣磷,會與鐵形成不溶性復合物影響吸收。

此外飲食中要補充維生素B12和葉酸,這些也是紅細胞發育中重要成分,體內沒有儲備,需要從飲食中補充。前者在動物肝腎、肉類中含量高,後者在新鮮蔬菜中含量較高。缺乏葉酸和維生素B12常引起巨幼細胞性貧血。

食補對貧血的預防治療都有確切的功效,但不等於能包治百病,也不能代替藥物治療,如果病因不明確、病情比較嚴重或者食補後疾病沒有改善,還是應該積極尋求醫生幫助和指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