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生計生委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了《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營養是健康的重要物質基礎,國民營養事關全民健康、國民素質的提高,這個計劃將對國民健康產生怎樣的影響?記者采訪了起草《計劃》相關專家。

  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

  《計劃》明確,將開展六大專項行動:生命早期1000天營養健康行動、學生營養改善行動、老年人群營養改善行動、臨床營養行動、貧困地區營養干預行動、吃動平衡行動,覆蓋了全人群、全生命周期。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說,嬰幼兒以及學生時期是個體成長的關鍵階段,要開個好頭。要做好膳食攝入、能量吸收、生長遲緩發生率、異常體征等指標的監測、評估以及干預。老年人群存在營養缺乏以及營養過剩的問題。缺乏鈣、維生素D,導致老年人骨質疏松;而營養過剩,導致現在老年人中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呈井噴式發展。在經濟改善過程中,由於日常飲食不科學,人們持續攝入過多脂肪。他認為,要有針對性進行健康宣教,幫助大家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將“三減三健”(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中。

  《計劃》提出很多硬性指標,比如降低人均貧血率、控制學生肥胖率等指標。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黨委副書記嚴衛星介紹,指標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征求意見,通過專家論證後決定的。比如2002年全國營養調查結果顯示,孕婦貧血率近30%,2015年孕婦貧血率為17%。這次2020年的目標設置為15%,到2030年再降5%。“我們充分考慮了現有技術、能力和目標可行性,也借鑒了國際成功的一些經驗做法。”

  營養干預可預防疾病

  《計劃》提出,要推動營養相關慢性病的營養防治。制定完善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及癌症等慢性病的臨床營養干預指南。對營養相關慢性病的住院患者開展營養評價工作,實施分類指導治療。

  “我國慢病死亡率占總死亡率的80%,而世界上的平均水平在60%左右。”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說,營養師對個體在膳食方面進行干預,可避免很多慢性病的發生。

  在身體正常的情況下,個體如果注重自身營養的攝入,就可以預防疾病。丁鋼強認為,以高血壓為例,通過減少鹽的攝入,可以大大降低高血壓發生概率。而糖尿病的患病多與個體暴飲暴食、運動量小有很大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計劃》強調碘的攝入。“現在,很多人存在誤區,擔心碘攝入過多會出現甲狀腺結節。”丁鋼強解釋,碘的攝入量少同樣會造成甲狀腺結節。通過加強監測,讓碘攝入量在更加適宜的范圍內,可以減少大脖子病和甲狀腺結節的發生。

  立法和人才培養是當務之急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營養界就呼吁立法。“1946年,日本學生普遍營養不良。通過營養立法,學校必須提供營養餐,國民身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丁鋼強認為,法律的強制力,可以使營養相關工作真正落地。

  此次《計劃》內容也涉及完善營養法規政策標准體系。楊月欣表示,後續還需要配套的政策來支撐。比如研究制定臨床營養管理、營養監測管理等規章制度,制定完善營養健康相關政策,研究建立各級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加強營養健康法規、政策、標准等的技術咨詢和指導等。

  《計劃》提出,要加強營養人才培養。丁鋼強說,營養專業技術人員培養應該與實際營養需求相結合,不僅要培養高精尖的科研人才,更急需培養基礎型的科普人才。“通過他們的宣教,公眾能夠科學、准確地了解營養知識。”

  “目前的問題是我國沒有營養師管理體系。”楊月欣建議,國家應該制定營養師職業規劃,讓營養師專業化、職業化。(本報記者 楊金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