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相對於藥物的固有屬性――“藥物副作用”而言,針灸算得上是一種綠色療法。出於養生的目的,一些人尤其是中老年人認為,既然是綠色療法就可以“經常扎”,甚至“天天扎”。事實上,這樣針灸並不能產生想象中的治療效果“無限疊加”,身體也不會因此更加獲益。

1 科學針灸確有養生之效

針灸療法在我國歷史悠久。據文獻記載,新石器時代首先出現了針刺療法。那時,人類制造出種類較多且較為精細的石器,這才有了適合醫用的砭石。砭石是一種銳利的石塊,它作為針具的前身,算是最早的醫療工具,主要被用來破開癰腫、排膿放血,或用以刺激身體的某些部位以消除病痛。

現在針刺療法使用的不銹鋼針,就是在古代砭石、石針、骨針、竹針等原始針具的基礎上,歷經銅針、金針等不同階段發展而來。而灸法是指通過對身體某一部位進行固定的溫熱刺激,來治療疾病。

在我國針灸學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研究經絡、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討運用針灸防治疾病規律的一門學科。它包括經絡、腧穴、針灸方法、臨床治療、針灸醫經醫籍、實驗針灸等學問。針灸具有疏通經絡、調和陰陽、扶正祛邪的作用,除了是一種治療疾病的手段,也有一定的養生作用。

通過針灸,可以刺激穴位、經絡,調動人體內在的抗病能力,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其中,針刺療法必須由具備專業資質的醫務人員操作,不能由無資質人員或患者本人實施。相對而言,灸法的要求沒有這麼高,而且相對安全、便於操作。在遵醫囑的情況下,人們可根據身體狀況和季節特點選取不同穴位,如足三裡、關元、氣海、神闕等穴位進行保健灸法,用點揉、按摩等方式取得溫補陽氣的效果。比如,為改善脾胃功能,可以每天按壓或艾灸足三裡穴;睡眠有問題可每天適度點揉神門穴,睡前搓湧泉穴、按壓照海穴、揉揉耳穴等,有助於改善睡眠。

2 常常針灸≠效果最大化

生活中有不少人認為,扎針灸的次數越多、時間越長,效果越好。然而,臨床實踐中發現,長時間、不間斷地針灸刺激或持續多日的針灸治療,並不能保證針灸效果的“無限疊加”。

多數情況下,如慢性疼痛、火針治療、月經病、周圍神經病等,有適當的治療間隔是必要的,這樣有助於患者的“針刺得氣”,從而起到扶正祛病的作用。所謂“針刺得氣”是指在針刺穴位後,經過手法操作或較長時間的留針,使患者出現酸、麻、脹、重等感覺,行針者則覺得針下沉緊。這種針感產生的程度及其持續時間的長短,往往和療效有密切的關系。

當然,有一部分疾病如急性的疼痛、實性的呃逆(俗稱“打嗝”)、外感咳嗽、急性洩瀉、突發性耳聾等,建議由專業針灸大夫天天針刺,甚至每天兩到三次,以便有效緩解症狀,恢復健康。

除此以外,不建議人們出於養生目的盲目“經常扎”“天天扎”,應根據不同的疾病性質來選擇合適的針灸療程,使針灸作用最大化。

3 針灸前後有講究

針灸是一門精細化的診療方法,在針灸前和針灸後要注意一些安全事項,否則不但達不到療效,還可能危及健康。

注意不能在過饑、過飽、過勞或醉酒的狀態下進行針灸。針灸前要保持輕松的心情,避免情緒過度緊張,盡量不化妝、刮舌苔、噴香水,以防影響醫生對身體狀況的正確判斷。特別是要在針灸前去一次衛生間,避免針灸後留針(指進針後將針置於穴位內不動,以加強針感和針刺的持續作用,一般停留一二十分鍾)出現不適,或針灸腹部時對膀胱產生刺激。

針灸後要注意皮膚清潔,不需要專門進行皮膚消毒,只要不接觸髒水、油污等不干淨的東西即可,以避免針眼感染。同時,不可立即洗澡、洗頭、接觸冷水、外出吹風或吹空調,否則患者可能出現類似外感症狀(外感風寒、外感風熱、外感暑濕)或針眼局部輕微感染等。另外,患者還要進行充分的休息。

需要說明的是,針刺治療是將針灸針刺入穴位或病變處而起作用的,針灸從業者除掌握針灸相關理論外,還要求有一定的解剖知識基礎,尤其是對一些危險部位的解剖結構要了然於心。因此,建議患者前往正規的醫院了解自己是否適合針灸療法,並由專業人員實施針灸,以免帶來不良後果。

4 出針後少量出血屬正常

近幾十年來,國內學者圍繞針灸開展了系統科學的研究,除了骨關節疾病以外,針灸對血管類疾病、神經類疾病、慢性胃腸疾病、腎病、呼吸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以及美容減肥和部分皮膚疾病都有顯著治療效果。

但關於針灸的認識和針灸的實施,目前還存在一些不正確的看法。“針刺穴位不應出血”是最普遍的誤區。

臨床上,一些患者認為針刺不應出血。若看到出針後出血了,患者尤其是初次針灸的人會感到害怕,認為“沒扎好”。實際上毛細血管遍布全身,針刺入穴位後,有時穴位下的毛細血管也會被刺破。若出針後皮膚有少量出血、局部小范圍淤青均屬正常,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對於“出血”來說,在中醫療法中並非禁忌,比如一些熱病、淤滯類疾病還會用到放血療法。所以,患者不必對針刺部位少量出血過度緊張,用干棉球按壓片刻即可止血。

“扎針會使人體漏氣,尤其是老年人、久病的人不適合扎針”,這也是另一個常見誤區。日常所說漏氣的“氣”和中醫理論所提到的“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人體不是像氣球那樣,有個小口,裡面的氣就會漏光。

所謂人體裡面的“氣”,在中醫理論裡指的是“正氣”,是人體的正常功能和髒腑器官的機能。醫者通過相關的穴位組合並使用適當的針刺手法,可以補充人體所需,增強人體的髒腑功能。這就是針灸裡所說的“補氣”,也就是扶助人體的“正氣”。針灸臨床治病的原則是“實則瀉之,虛則補之”,不會出現所謂的“漏氣”。(李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3tonylucky 的頭像
    t3tonylucky

    飛行健康網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