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入秋以來,“上躥下跳”的氣溫讓不少心血管病老病號直呼“吃不消”。專家介紹,天氣轉涼,血管遇冷收縮,血壓升高,極易誘發心梗、心衰等心血管危重症。然而這兩大“殺手”十分擅長“偽裝”,症狀多不典型,臨床表現變化多端,不少病人由於認識不足,常常耽誤了救治時機。專家提醒,日常生活起居要多加注意,無力遛狗、腳踝腫脹、鞋不合腳或是心衰信號。及時捕捉心髒發出的求救信號,對於預防心血管突發疾病顯得尤為重要。

入秋後,溫差、感冒、肺炎易誘發心衰

數據顯示,70歲以上老人中,每10人中可能就有一人患有心衰。日前,在上海市胸科醫院建院60周年心胸疾病科普講座上,醫院心髒危重症科主任張敏指出,入秋後,天氣逐漸轉涼,氣候變化是心衰的重要誘發因素。這是因為氣溫的陡變容易引起血管強烈收縮,致血壓升高,心律過速,心髒負荷由此加重。

此外,秋冬季節容易使人患上呼吸道疾病,感冒、肺炎,呼吸道感染會加重心髒的負擔,加快心髒跳動的頻率,使心髒本身所需求的養分增加,但卻得不到滿足,如此便會導致心力衰竭的發生。

上氣不接下氣、腳踝腫脹也是心衰信號

張敏主任表示,心衰有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如果盡早發現並治療,大多數患者心功能還可以恢復。因此,高危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自身的異常表現,如心衰是一種嚴重的臨床綜合征,可能出現氣短和體力差等表現。“事實上,很多病人在活動幾分鍾後就會出現上氣不接下氣。這是由於心髒功能降低,導致流通到肌肉和組織的血液減少所致。”張主任提醒,當你發現自己連遛狗的力氣也沒有的時候,就需警惕可能是心衰找上了門。

另外,腳和腳踝腫脹也是心衰的常見症狀。張主任解釋說,患者一旦出現心衰和腎功能減退,就會導致液體積聚,造成腳部腫脹。“一般這個時候,平躺休息一會兒就可以緩解。但對於持續腫脹,或者體重莫名增加,如24小時內增加1-2公斤,就需要及時就醫了。”

每天稱體重可自測心衰

張敏主任建議,有心髒病基礎的患者,可在家裡准備一個健康秤,每天在固定時間稱一下體重。如果一周內體重發生了快速增長,這很有可能提示心衰惡化,需及時前往醫院。此外,患者還應每天檢查水腫、氣短、夜間呼吸及頭暈症狀。一旦出現情況加重應立即就醫。

由於心衰會導致身體內的水鈉瀦留,即過多的水分存留在心髒。反過來,水鈉瀦留又會促進心衰症狀的出現。張主任對此強調,嚴重心衰患者,液體攝入量限制在1.5-2.0L/天,有助於減輕症狀和充血。她建議,病人可找出喝水的杯子、做好記號,不口渴時,不要飲水,如果嘴干,可以嘗試含一塊冰、糖等,同時需要關注每天所吃的藥物、水果中的含水量。(吳瑞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