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是“世界步行日”。隨著人們對於健康的關注日益增加,步行漸漸成為大多數人運動的首選。那麼,步行真的能達到促進機體健康的效果嗎?對此,上海閔行區中醫醫院骨科主任劉成綱表示,步行確實有助於身體健康。然而,拋開道路安全因素不談,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適合走路的時間和強度也因人而異。

“如現在很多人都說步行可預防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其實,先提條件應是要有一個正常的膝關節。”劉主任介紹,適當步行可刺激關節分泌新鮮關節液營養軟骨,同時促進滑膜回吸收陳舊關節液,而達到一個良性營養循環,延緩關節老化,這有正面意義。但如果膝關節已經不正常,如軟骨已有磨損、半月板損傷等,增加步行就變成負重磨損了。反而會加重關節磨損,有害關節。

每天步行應維持什麼速度才有益健康呢?劉主任建議,每天行走的量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年齡、不同健康程度而定,要做到量力而行。同時建議如平時不常行走的人,要逐漸增加活動量,給機體適應的過程。而鍛煉身體時步行的速度也不宜過快,尤其是中老年人關節已或多或少有一些問題,再加上很多人還合並心、腦、血管等問題,行走過快會加重關節磨損,同時還易誘發內科疾病的發作。

此外,步行最適合的時間為晨起空腹及晚餐半小時以後。劉主任解釋,因晨起空腹時消化功能未達正常水平,同時關節因一晚睡眠不活動而關節液分泌少,適當散步可快速調節正常消化道功能。此後再進食有助於消化,還可促進新鮮關節液分泌,增加關節的保護及穩定性。這樣一天都會感覺關節潤滑靈活,晚餐後道理大致相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