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築分級診療制度

  ■上海:“1+1+1”拓展家庭醫生簽約

  從2015年開始,上海市“深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居民在與1位家庭醫生簽約的基礎上,再選擇1家區級、1家市級醫院簽約,居民可在簽約組合內選擇任意一家醫療機構就診,若需轉至組合外機構就診須經家庭醫生轉診,形成“1+1+1”簽約服務組合。在保障居民享受簽約服務的同時,逐步引導居民改變就醫習慣,形成合理就醫秩序。

  ■浙江杭州:趟出政策聯動改革路徑

  浙江省杭州市開展覆蓋全域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落實個人和市、區兩級政府共同分擔的費用保障機制,將簽約服務經費的70%用於家庭醫生及團隊;完善醫保、物價配套改革政策,調價後的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簽約居民在社區首診、通過社區轉診可享受相應醫保優惠政策。通過市屬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慢病聯合診療中心等方式提升全科醫生服務能力,根據簽約服務工作開展及業務收入增長等情況增加績效工資總額,保障簽約服務良好運行。

  ■福建廈門:從“三師共管”切入帶動“下沉”

  福建省廈門市由大醫院專科醫師、基層醫師和健康管理師共同組成“三師共管”團隊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以慢性病管理為突破口,優先覆蓋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計生特殊家庭等重點人群,帶動其他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等普通疾病診治下沉社區,著力完善簽約服務方式、內容、收付費、考核、激勵機制、技術支撐和家庭醫生職業保障措施等。建立健全簽約服務的內在激勵與外部支撐機制,為群眾提供綜合、連續、協同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鹽城大豐:個性服務包種類豐富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在分析不同群體健康需求的基礎上開展鄉村醫生簽約服務,針對老年人、兒童、慢性病患者等不同人群,遴選針對性強、認可度高、實施效果好的個性化服務項目,形成“梯度結構、種類合理、特色明顯、內容豐富、適應不同人群”的健康服務包。簽約服務通過服務包價格折扣一部分、新農合補償一部分、農民繳費一部分形成較為合理的籌資機制,並通過競爭機制促進鄉村醫生提高簽約服務質量。

  ■北京月壇社區中心:家庭醫生“牽手”醫聯體

  北京市西城區月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家庭醫生首診負責制,並在以復興醫院為龍頭、二三級醫院為補充的縱向醫聯體內,落實優質資源共享和優先服務簽約,引導居民到社區簽約和首診,因病情需要轉診的,家庭醫生優先引導患者在體系內選擇適宜的醫療機構和醫生就診。家庭醫生通過分類簽約、有償簽約等個性化簽約服務形式,滿足居民多層次服務需求,“社區首診、分級就診、預約就診、簽約優先”的有序就醫格局初步形成。

  ■深圳羅湖:在醫療集團內落地“三個共同體”

  深圳市羅湖區秉承“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的服務理念,成立醫院集團形式的緊密型醫聯體。在院辦院管基礎上,以醫院集團打包整體支付為紐帶,建立“總額管理、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機制,使各級醫療機構成為緊密的利益共同體。通過打破行政層級,落實醫院集團自主權,建立權責清晰的責任共同體。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基層能力建設,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立健康共同體。

  ■安徽天長:圍繞縣域醫共體做文章

  安徽省天長市由3家縣級醫院為牽頭單位,分別與基層醫療機構簽訂結對協議,組建3個縣域醫共體。醫共體內由牽頭醫院統一人、財、物資源管理和業務管理,依托縣級醫院建設區域HIS、影像、檢驗、心電、病理五大中心,整合區域信息平台,實現醫共體內信息互通。同時,大力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對醫共體實行按人頭總額預付,由牽頭醫院統籌管理,結余由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按比例分配。

  ■甘肅慶陽:醫保槓桿撬動分級診療

  甘肅省慶陽市采取人、財、物整體托管和業務托管等形式,在市縣、縣鄉兩級形成較為緊密的醫療聯合體;合理確定縣級、鄉級和村級醫療衛生機構的分級診療病種,符合診斷標准的新農合患者原則上首先在參合地相應級別的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實行逐級轉診,越級診療大幅降低報銷比例。同時,分級診療病種實行 “總額包干、限額預付、超支不補”的支付制度,推動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提升自身診療服務能力。

  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福建三明:“三醫聯動”構建運行新機制

  福建省三明市整合基金管理、醫療行為監管和藥品采購等職能,以組建醫保基金管理中心為抓手,以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為途徑,按照“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的思路,建立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通過實行編制備案制和員工目標年薪制,加強以公益性為導向的績效考核和內部分配機制,提高醫務人員積極性。以“百姓可以接受、財政可以承擔、基金可以運行、醫院可以持續”為原則,實現“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質、醫生回歸看病角色、藥品回歸治病功能”的改革目標。

  ■安徽天長:系列改革助公立醫院“歸位”

  安徽省天長市在政府層面成立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統一高效行使政府職責,明確醫院獨立法人地位和經營自主權。通過整合醫保管理機構,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改變公立醫院經濟運行機制;通過落實總會計師制等措施加強公立醫院的內部管理,提高運行效率;通過綜合改革,初步實現醫療機構收入結構優化、醫務人員薪酬水平提升、縣域內服務能力提升、患者費用負擔減輕和醫保基金運行可持續。

  ■福建:省屬醫院管委會大“集權”

  福建省成立省屬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該委員會受省政府委托對省屬公立醫院的資產、財務、人事、薪酬、管理目標、政府投入等重大事項進行決策和監督,將分散在政府相關部門管理醫院的權限歸攏統一,初步改變“九龍治水”的局面,推動建立適應醫療行業特點的醫院人事編制、績效分配、財務管理和運行監管等制度,落實公立醫院經營自主權。

  ■上海:申康中心承擔政府職能

  上海市設立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承擔28家市級醫院辦醫職責。推動建立以戰略規劃為統領,以全面預算、綜合績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為抓手,以資產監管和審計監督為保障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形成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管理機制,推進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

  ■廣東深圳:成立公立醫院管理中心

  深圳市設立市公立醫院管理中心,代表市政府統一履行舉辦公立醫院的職責,負責制定醫院運營管理規范,實施績效考核評價,負責公立醫院的人、財、物保障,落實公立醫院公益性目標。

  ■安徽:建立事業單位編制“周轉池”

  安徽省在區域內事業單位編制總量控制的前提下,探索建立編制“周轉池”,將科技、農業等領域事業單位空余編制納入“周轉池”,盤活存量編制資源,優先用於公立醫療衛生機構。

  ■山東:公立醫院編制備案管理

  山東省在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中,實行編制備案制。公立醫院按照各自業務水平、類型特點、床位數、門診量等提出本單位人員控制總量,由主管部門報同級機構編制部門備案,並在備案范圍內由醫院自行招聘人員和確定崗位。編制控制總量內人員在崗位聘用、收入分配、職稱評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以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江蘇:薪酬制度改革實現突破

  江蘇省探索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合理確定薪酬總量,優化薪酬結構和分配機制。公立醫院績效工資總量調控水平在當地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基准線水平上實現較大突破;並以公益性服務為核心,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評價制度,以績效考核結果為依據動態調整績效工資總量水平。試行院長績效工資年薪制,符合規定的高層次衛生人才薪酬待遇由用人單位自主確定,不納入所在單位績效工資總量。

  ■廣東深圳:創新財政投入機制

  廣東省深圳市加大公立醫院財政補助力度,除落實明確規定的政府6項投入責任外,還增加了醫院運營、開辦費和非醫方責任醫療欠費等補助。按照醫療機構實際完成的工作數量、服務質量、滿意度等因素核定基本醫療服務補助,創新醫療機構財政投入機制。

  ■北京協和醫院:全面強化醫院管理

  北京協和醫院制定了醫院章程,實行院長負責制,明確了醫院內部運行機制和重大事項議事決策機制。通過履行章程,堅持民主公開的決策機制、建立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健全嚴格規范的監督機制,有效行使內部人事管理、機構設置、收入分配、副職推薦、中層干部任免、年度預算執行等法人自主權。同時,注重醫院文化建設,積極推進綜合績效考核,持續強化醫療質量控制,開展改善醫療服務行動,不斷提升就醫群眾獲得感。

  ■唐縣人民醫院:加強內部管理挖潛

  河北省唐縣人民醫院通過建立健全以法人治理結構為核心的管理機制、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的補償機制、以人事代理為重點的用人機制和以績效考核為依據的分配機制,不斷提高醫院管理水平,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建設人民滿意的公立醫院。

  建設全民醫療保障制度

  ■福建:構建醫療保障管理“中樞”

  2016年,福建省整合醫療保障基金管理、醫療服務價格談判、藥品耗材聯合采購配送和結算、醫療服務機構服務行為的監管和醫療費用的稽查稽核等職能,成立醫療保障管理委員會,負責指導、協調全省醫療保障工作。醫療保障管理委員會充分發揮醫保對藥品耗材生產流通企業、醫院和醫生的監督制約作用,擠壓藥品耗材流通使用環節的水分,為“三醫聯動”改革提供抓手和平台,推動醫改縱深發展。

  ■寧夏鹽池: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全覆蓋

  自2009年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持續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基本實現醫保支付改革對醫療機構與醫療服務全覆蓋,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效益。該縣在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實施門診包干預付制、在縣級醫院實施住院包干預付制,利用經濟激勵機制引導病人合理利用基層醫療衛生資源,降低醫療服務成本,並探索建立適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的籌資、支付、績效考核新機制。

  ■雲南祿豐:DRGs覆蓋所有住院服務

  雲南省祿豐縣自2013年以來,結合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在縣域內因地制宜實施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付費,已基本覆蓋縣域內所有住院服務。通過合理確定DRGs分組、科學測算支付標准、加強服務行為監管,在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促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和內部精細管理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河南宜陽:創新DRGs管理辦法

  河南省宜陽縣從2011年起參照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管理理念,推行基於臨床路徑的按照疾病分組管理、分類支付的醫保支付方式。該縣結合實際,創新分組管理辦法,制定臨床路徑,合理確定病種分組價格,完善信息系統,並加強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激勵約束,共同發力,基本覆蓋縣域內所有醫療機構,取得了較好效果。

  ■河南:推進商保經辦基本醫保

  河南省先後在新鄉市、洛陽市、鄭州市推行商業保險經辦基本醫保。在政府主導下,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委托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基本醫保的審核、結算、支付等具體業務,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公司專業優勢,節約行政成本,提高服務效率。

  ■廣東湛江:開展第三方智能監管

  廣東省湛江市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參與”的原則,通過政府購買的方式,引入醫療信息公司進行醫保智能審核體系建設。利用信息公司的服務理念、專業團隊和技術力量,成立第三方支付評審服務中心,在市社保局的指導下負責單據審核、統計分析、醫療機構溝通、參保人服務等工作。第三方服務機構通過智能審核工作信息系統,為處方的事前提示、醫保專業審核、醫保基金運行決策和參保人就醫過程評價等環節提供數據和信息支撐。

  ■河南:困難群眾均有大病補充保險

  河南省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的基礎上,創新探索困難群眾大病補充保險制度,由政府出資,按照每人每年60元的標准,為困難群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對象、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等3類人群)購買大病補充保險,實行省級統籌、商業保險經辦,起付線設為3000元,不設封頂線,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再提高10個百分點。目前,河南省已初步構建起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商業保險、慈善救助等多層次全民醫保體系。

  ■江西:貧困大病患者有四道保障線

  江西省在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基礎上,全面建立貧困人口重大疾病補充保險制度,各級財政按每人每年不低於90元的標准,為全省346萬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建立補充保險,建立起了基本醫保、大病保險、補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4道保障線。貧困患者住院治療,經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報銷後,再由補充保險予以報銷,確保個人自付費用控制在總費用的10%之內,貧困人口醫療費用負擔進一步降低。

  完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

  ■福建三明:實行藥品流通“兩票制”

  福建省三明市通過創新采購配送方式、全區域統一配送和合理確定商業配送費用率的方式,推進實施從藥品生產企業(藥廠)到藥品流通企業(藥品配送公司)開一次發票,藥品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再開一次發票的藥品流通“兩票制”。

  ■浙江:醫用耗材集中采購

  浙江省從2011年開始啟動醫用耗材集中招標采購工作,設立了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監管平台,凡屬省集中采購中標結果目錄內的醫用耗材,醫療機構必須實行網上采購;集中采購的中標價格即為醫療機構的采購價格。同時,在網上公開所有醫用耗材交易環節,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實施陽光采購。

  ■四川:構建“五位一體”集中采購機制

  四川省以建立健全規范、有序、高效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為核心,以信息化平台為載體,積極構建藥品、高值醫用耗材、醫用設備、第二類疫苗、體外診斷試劑“五位一體”集中采購新機制。落實公立醫院藥品集中分類采購,全面推進高值醫用耗材掛網陽光采購,全面實施醫用設備陽光備案采購,開展第二類疫苗省級掛網陽光采購,啟動體外診斷試劑省級集中陽光掛網采購,采購價格顯著降低,監管更加及時有效。

  健全綜合監管制度

  ■上海:實行公立醫院院長績效考核

  自2006年起,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從社會滿意、管理有效、資產運營、發展持續、職工滿意等5個目標維度,對所屬的三級公立醫院院長開展年度績效考核。通過抓取業務、財務、人事、資產等實時數據,確保考核數據全面、真實、准確。績效考核結果作為院長年度績效獎懲、選拔任用、評優評先和醫院工資總額預算核定的重要依據,建立對醫院院長強有力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安徽:6項制度加強醫療服務監管

  安徽省健全醫療服務監管機制,實行監管主體責任制、醫療服務監管部門信息共享和聯動、醫療服務監管內容清單、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管理、醫療服務訴求回應平台等綜合監管6項制度,監管結果與醫保定點、等級評審、職稱晉升等掛鉤。成立28個臨床醫療質量控制委員會,實行定期檢查通報。建立全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核心信息公開制度,引導患者有序就醫,倒逼醫院改善服務。開發醫生診療行為監管系統,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監管力度。

  ■甘肅:“八八排隊”監管服務行為

  從2009年開始,甘肅省通過開展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四排隊”、醫療機構“八排隊”工作,規范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診療行為。2016年,該省進一步完善制度,形成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八八排隊”,即對醫務人員用藥量、輸液人次比例等8項重點指標,對醫療機構藥品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平均住院和門診費用等8項重點指標進行監控、排序並公示;加強對排隊結果的應用,規范診療行為,控制醫療費用。

  ■江蘇蘇州:建設現代綜合監管體系

  江蘇省蘇州市通過健全執法網絡、明確監管責任、構建社會共治,不斷完善醫療衛生綜合監管體系,重點加強對醫療機構、從業人員、醫療技術應用、大型醫療設備等醫療服務要素的監管,加強對資格准入、服務規范、質量安全等重點環節監管。開展醫療機構依法執業信用等級評價、醫療機構和醫師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管理。通過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分工、信息共享、建立案情通報和移送制度,完善綜合協調機制,形成部門間監管合力。

  ■廣東深圳:推動監管方式標准化信息化

  廣東省深圳市通過強化全行業監管、綜合監督執法和社會監督,健全“三位一體”綜合監管體系,並通過立法引領、改革創新和行業自律3項支撐,強化綜合監管。該市通過制定行政處罰自由裁量規則、醫療服務質量評價標准、公共衛生服務整體質量評估標准和建設全市統一的衛生監督管理信息平台等方式,推動監管方式標准化、信息化、常態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