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2日電 (記者王宇鵬)分級診療被稱為是推動醫改工作的“牛鼻子”。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醫療資源處處長王毅、中國衛生經濟學會副主任委員趙琨、上海市閔行區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程佳等近日作客人民網訪談,共話分級診療。王毅表示,國家衛生計生委高度重視分級診療工作,積極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落實政府工作報告的相關要求,預計今年年底之前,90%左右的地級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工作。



進一步拓寬分級診療的試點城市

王毅介紹,2015年國務院印發相關制度性文件,要求全面推動分級診療建設工作。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及80%地級市和50%的縣均已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今年按照政府工作報告和相關工作要求,重點推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進醫聯體建設工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醫聯體建設試點工作,要求全國三級醫院積極參與醫聯體建設,發揮大醫院的輻射作用,有效促進優質醫藥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二是進一步拓寬分級診療的試點城市。截止目前,81%的地級市已經開展了分級診療試點,計劃到今年年底之前實現90%左右的地級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工作。

除了這兩項主要工作以外,一些慢病的急慢分治診療方案和日間手術、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工作都在今年繼續推動下去。

趙琨表示,分級診療是調整醫療資源結構和布局,引導病人的就醫行為,以及規范醫院行醫行為。“從19個省的上報數據來看,基層整體診療量占全部診療量的比重呈現遞增趨勢,這是非常好的勢頭。”

從雙向轉診的落實情況來看,根據第三方獨立評估數據,2016年比2015年的上轉人數增長了18%,下轉人數增長了58%。“這個方向是跟分級診療的方向相一致的,我們也在不斷地推動引導,使醫生和病人能夠資源雙下沉。”趙琨說。

全部三級醫院參與分級診療工作

王毅表示,醫聯體是推動分級診療的重要載體。醫聯體有四種較為成熟的模式:一是以城市醫院作為龍頭單位組成的醫療集團,二是由縣級醫院統領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組成的醫共體,三是專科聯盟,四是遠程醫療協作網。

程佳以上海市的探索經驗為例進行介紹。上海從2015年底開始啟動第三輪社區衛生服務改革,推行“1+1+1”簽約,即社區居民可根據其所在地簽約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再簽約一個區級醫院和一個三級醫院,在這三個醫院之間可以自由轉診。目前上海市已簽約人數有163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占到多數,有138萬人。

“最關鍵的是,我們開放了延伸處方的機制。”程佳說,“病人在三級醫院就診,再回到社區醫院後,社區可以延伸三級醫院的處方。社區醫生開了處方後,通過現代物流把信息傳到醫藥公司,醫藥公司可以直接把藥送到社區,甚至送到居民家門口。

王毅介紹,2016年已經有205個地級以上城市開展了醫聯體工作。今年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全部三級醫院都要參與這項工作,發揮三級醫院的功能定位和應有的輻射、引領作用,帶動整體服務能力提升。同時,醫改試點省份和所有的分級診療試點城市,都要有醫聯體模式存在,並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提升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方面,王毅表示,今年除繼續做好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以外,將扶貧工作作為重點,安排三甲醫院對貧困地區縣級醫院進行對口幫扶,提高其醫療服務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