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7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期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舉辦“一帶一路”中醫藥服務貿易國際研討會,為中醫藥服務貿易的發展匯集智慧、出謀劃策,讓中醫藥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參與國及其他國家和地區人民。
中醫藥發展迎來絲路機遇
2016年底,《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出台,對開創中醫藥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進行全面部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吳振斗介紹,目前,中醫藥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已同外國政府、地區主管機構和國際組織簽署了86個中醫藥合作協議。
我國在“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成立了17個海外中醫藥中心,並在英國、匈牙利、美國、澳大利亞、泰國等8個國家設立了12所以中醫為特色的孔子學院。“這些都表明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吳振斗說。
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巡視員湯軍介紹,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境內288個中藥服務機構和企業共接待外國患者23萬人次,接收住院2.9萬人次,營業收入達14億元;同仁堂等60多家中醫藥服務貿易機構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辦中醫院、中醫診所和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每年接待當地居民28萬人次,年營業收入達8億美元。
走出去面臨三大挑戰
“盡管走出去形勢喜人,但中醫藥在‘一帶一路’參與國的發展仍然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綜合處副處長魏春宇說。這些挑戰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中醫藥的標准體系還未與國際接軌,傳統醫藥在大多數國家處於補充和替代地位,發展環境不容樂觀;二是“一帶一路”跨度較大,不同國家地區在經濟發展水平、醫療需求、文化信仰等方面各不相同,中醫藥如何因地制宜、融入當地百姓生活仍然面臨很大考驗;三是中醫藥自信有待增強,亟須提升能力、練好內功。
“中醫認為正常的舌苔應該舌淡紅、苔薄白,這是以黃種人為標准的,但白種人的舌頭是粉紅色的。中醫需要研究的新課題之一,就是建立不同人種的正常值參考系。”加拿大安大略中醫學院院長吳濱江舉例說。又比如,由於文化背景及習慣,中國人從小就知道樹葉、蟲草、礦石可以入藥,但中藥輸出到國外後,許多外國人看到這樣的中藥,感覺難以接受和下咽。“中藥劑型改革也是解決中藥國際化的一個方向,現在的免煎中藥就是一個良好的嘗試。”
“中醫藥‘走出去’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缺乏標准化建設”,文化部外聯局翻譯處處長蔣好書說。中成藥和西藥臨床評價體系不一樣,西醫講求細節,要用數字說話,而中醫恰恰講求“整體觀念”, 缺乏健全完善的統計學分析體系。這種中西方文化差異,是制約中醫藥“走出去”的重要因素。為此,國家一直積極努力讓中藥標准與國際接軌。近年來,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成立中醫藥技術委員會,並陸續制定頒布10余項中醫藥國際標准。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學首次納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代碼。“建立中成藥的國際標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始終是一個努力的方向。”吳濱江說。
2020年形成合作新格局
按照《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要求,到2020年,中醫藥“一帶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將基本形成,將與相關國家合作建設30個中醫藥海外中心,頒布20項中醫藥國際標准,注冊100種中藥產品,建設50家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
魏春宇表示,國家戰略在哪裡,中醫藥就要走向哪裡。在內外統籌上,將支持在國內建設一批交流合作基地,在國外建設一批中醫藥體驗示范中心,推動中醫藥機構走出去,夯實“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醫藥海外發展。在文化領域,借助文化使領館、海外中醫中心、中醫孔子學院等平台,舉辦中醫藥文化展覽、義診活動和健康講座,充分利用僑務資源,發揮醫藥和科普宣傳作用,為海外中醫藥傳播營造良好的氛圍。在金融財稅支持方面,將充分發揮絲路基金作用,對中醫藥“一帶一路”項目給予支持。包括鼓勵國家政策銀行為中醫藥服務出口項目提供信貸支持,鼓勵社會資本成立中醫藥“一帶一路”基金,給予符合條件的中醫藥骨干企業和從事中藥材種植的企業一定的稅費優惠。
“這對於行業來說是一個重大利好,中醫藥將會在‘一帶一路’上綻放異彩!”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副理事長陳增華表示。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02日 13 版)
中醫藥發展迎來絲路機遇
2016年底,《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出台,對開創中醫藥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進行全面部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吳振斗介紹,目前,中醫藥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已同外國政府、地區主管機構和國際組織簽署了86個中醫藥合作協議。
我國在“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成立了17個海外中醫藥中心,並在英國、匈牙利、美國、澳大利亞、泰國等8個國家設立了12所以中醫為特色的孔子學院。“這些都表明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吳振斗說。
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巡視員湯軍介紹,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境內288個中藥服務機構和企業共接待外國患者23萬人次,接收住院2.9萬人次,營業收入達14億元;同仁堂等60多家中醫藥服務貿易機構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辦中醫院、中醫診所和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每年接待當地居民28萬人次,年營業收入達8億美元。
走出去面臨三大挑戰
“盡管走出去形勢喜人,但中醫藥在‘一帶一路’參與國的發展仍然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綜合處副處長魏春宇說。這些挑戰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中醫藥的標准體系還未與國際接軌,傳統醫藥在大多數國家處於補充和替代地位,發展環境不容樂觀;二是“一帶一路”跨度較大,不同國家地區在經濟發展水平、醫療需求、文化信仰等方面各不相同,中醫藥如何因地制宜、融入當地百姓生活仍然面臨很大考驗;三是中醫藥自信有待增強,亟須提升能力、練好內功。
“中醫認為正常的舌苔應該舌淡紅、苔薄白,這是以黃種人為標准的,但白種人的舌頭是粉紅色的。中醫需要研究的新課題之一,就是建立不同人種的正常值參考系。”加拿大安大略中醫學院院長吳濱江舉例說。又比如,由於文化背景及習慣,中國人從小就知道樹葉、蟲草、礦石可以入藥,但中藥輸出到國外後,許多外國人看到這樣的中藥,感覺難以接受和下咽。“中藥劑型改革也是解決中藥國際化的一個方向,現在的免煎中藥就是一個良好的嘗試。”
“中醫藥‘走出去’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缺乏標准化建設”,文化部外聯局翻譯處處長蔣好書說。中成藥和西藥臨床評價體系不一樣,西醫講求細節,要用數字說話,而中醫恰恰講求“整體觀念”, 缺乏健全完善的統計學分析體系。這種中西方文化差異,是制約中醫藥“走出去”的重要因素。為此,國家一直積極努力讓中藥標准與國際接軌。近年來,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成立中醫藥技術委員會,並陸續制定頒布10余項中醫藥國際標准。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學首次納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代碼。“建立中成藥的國際標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始終是一個努力的方向。”吳濱江說。
2020年形成合作新格局
按照《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要求,到2020年,中醫藥“一帶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將基本形成,將與相關國家合作建設30個中醫藥海外中心,頒布20項中醫藥國際標准,注冊100種中藥產品,建設50家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
魏春宇表示,國家戰略在哪裡,中醫藥就要走向哪裡。在內外統籌上,將支持在國內建設一批交流合作基地,在國外建設一批中醫藥體驗示范中心,推動中醫藥機構走出去,夯實“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醫藥海外發展。在文化領域,借助文化使領館、海外中醫中心、中醫孔子學院等平台,舉辦中醫藥文化展覽、義診活動和健康講座,充分利用僑務資源,發揮醫藥和科普宣傳作用,為海外中醫藥傳播營造良好的氛圍。在金融財稅支持方面,將充分發揮絲路基金作用,對中醫藥“一帶一路”項目給予支持。包括鼓勵國家政策銀行為中醫藥服務出口項目提供信貸支持,鼓勵社會資本成立中醫藥“一帶一路”基金,給予符合條件的中醫藥骨干企業和從事中藥材種植的企業一定的稅費優惠。
“這對於行業來說是一個重大利好,中醫藥將會在‘一帶一路’上綻放異彩!”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副理事長陳增華表示。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02日 13 版)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