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家庭醫生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這項制度不僅和每一個百姓息息相關,而且還是推進分級診療制度的關鍵突破口,而分級診療制度又位列醫改中國家五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已在全國范圍內逐漸推開,但實現路徑尚不清晰,各地發展也不平衡,北京、上海、廈門等地通過探索已經積累了一些實踐經驗,但總體上還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為了讓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惠及更多百姓,筆者認為最大的挑戰是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真正做到以百姓的健康需求為立足點,依靠政策引導與紅利釋放,吸引百姓主動與家庭醫生簽約,以實現對百姓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

  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要全面梳理既有政策之間的相互矛盾或抵觸現象。比如,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配備的藥品品種與規格比較有限,有些簽約居民特別是慢性病患者去三級醫院專科就診後,因無法在社區購買到同樣的藥品,直接影響他們的滿意度與獲得感,繼而不願意續簽。而各地政府對公立醫院的績效考核體系並沒有引導大醫院回歸學術和診治疑難雜症的定位,考核內容還包括門急診人次、次均費用等指標且占較大比重,這種政策異化會導致大醫院的“虹吸現象”越來越明顯,不利於基層醫療機構水平的提高,降低了服務百姓的能力。

  解決上述問題的同時,當前還需要在四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家庭醫生隊伍建設。按每個家庭醫生最大簽約量2500個居民計算,即使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開展較好的地區,也存在巨大的缺口,而每年全科醫學的住院醫師規培生數量極為有限,遠遠滿足不了醫療需求,需要醫學教育部門和高等院校調整專業結構,加大培養力度。二是家庭醫生服務能力提升,借助二三級醫院及區域性醫療資源共享平台等全力支持基層醫療機構,幫助他們由低水平的專科向高水平的全科轉變。三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設計。簽約服務包的內容既能真正符合老百姓的需求,也在政府和服務供給方能力范圍內。四是借助醫保槓桿推動家庭醫生制度改革,從制度上確保家庭醫生在服務提供、平台資源、團隊管理、考核分配上的自主權利,突破社區績效工資的封頂線,激勵家庭醫生有動力提供更多的健康服務。

  面對我國多重疾病威脅並存、多種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復雜局面,通過家庭醫生采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疾病干預模式,才能更好地應對群眾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元化健康需求,同時幫助缺乏專業知識的患者提升理性就醫的意識,促進構建“全科-專科”的有序醫療服務轉診體系,進而推進現代分級診療制度的建設。

  (作者:梁鴻,系復旦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