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句諺語:“同樣羽毛的鳥會聚在一起。”中國也有類似的說法叫“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研究發現,夫妻之間的關系也非常符合這個邏輯。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Ronnie Sebro、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Josée Dupuis、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Neil Risch共同發表在學術期刊PLOS Genetics上的一項研究,兩夫妻有“夫妻相”可能並不是偶然,這可能是由於結婚的兩個人具有相同的祖先:這對不同人群的基因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傳統“擇偶模式”會導致基因更相似

通常,夫妻之間會在很多方面存在相似的地方,比如種族、道德觀念、居住地、興趣愛好、受教育程度,等等。除了這些看得見的相似特點外,其實基因可能也是相似特點之一――兩個基因相似的人才會不自覺地被彼此吸引,從而走到一起,結為夫妻。

大多數人都會在鄰近的地區擇偶。經過很多代之後,這種鄰近的婚姻關系創造出了一種基因結構,有可能導致這類人群的遺傳研究發生偏差。

在一項關於美國人多代擇偶模式的初步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參與了研究的三代白人夫妻的基因相似性。這項研究起始於1948年,原本是在研究居民的心髒健康問題。根據參與研究的879對夫婦的祖先特征的一些遺傳學數據發現,來自北歐、南歐和阿什肯納齊血統的人,傾向於選擇具有相同背景的配偶。但是在連續多世代中,人們又不太可能一直選擇相同祖先背景的配偶。他們還發現,傳統的擇偶模式會導致夫妻彼此之間具有更多的基因相似性,這甚至超過了研究人員的預期。

但是現在這種擇偶模式導致的基因結構相似性又隨著時間在慢慢減少。這項研究的結果反映出人口統計學模式的變化,以及這一模式下,在過去60年間在美國馬薩諸塞州Framingham的人口的流動改變。

有“眼緣”已是一種基因選擇

基因相似性是遺傳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因為在鑒定疾病相關基因區域時,它會導致假陽性,影響人們對一種疾病隨著基因遺傳的程度的評估。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DNA相似”指的是兩人的DNA鹼基序列一樣、排列不一樣,此外鹼基對總數相似度高。而研究報告指出,夫妻之間具有較高的基因相似度可能並非偶然,人們擇偶時對外貌的選擇,即所謂的“有眼緣”,其實也間接等於對基因做出選擇。

相比陌生人,朋友之間的遺傳相似性更為顯著,基因相似的人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處,比如生活的環境、興趣愛好等,因此這些人也更容易走到一起。這個道理與人挑選配偶時所經歷的選擇過程也有類似。

基因和婚姻的聯系能潛在地幫助解釋為什麼已婚夫婦隨著時間,外貌會長得越來越像。當然,環境和生活方式也是其中一個因素。但是也可能是因為這些基因,所以無論這些情侶結婚與否,生理上都會有那麼一點的相似之處。

未來,或許利用DNA挑選對象也將成為潮流?(康斯坦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