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北京兩會,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成為了部分代表的討論熱點,有的代表更是直接指出很多孩子“身體素質和力量都比較差”。

前段時間,上海某知名高中60名高一男生參加了體質測試抽測,其中有一多半學生連一個引體向上都做不了,這種尷尬表現也驗證了代表的批評。學生的上肢力量為何如此低下?現有的體育教學是否忽略了力量方面的培養?此外,引體向上作為測試力量的項目,其合理性也受到了一些質疑……

現狀

學生不愛練力量,

“引體向上”一個都做不了

“引體向上,我一個都做不上去。”小文今年上初二,全班16個男生,其中一半都是引體向上的困難戶。

小文的身材其實相當優秀,身高將近一米九,比同齡人高出一大塊兒。因為平時喜歡打籃球、踢足球這些對抗性的運動,小文看上去相當壯實。在體育測試中,小文長跑、立定跳遠等項目的成績都很不錯,唯一的問題就是胳膊沒勁兒。

據小文說,學校上體育課時,老師基本不會專門帶著練上肢力量。“平時就是跑跑步,練練籃球,引體向上幾乎不練。”每學期一次的引體向上測試,老師也僅僅會在臨考試的前兩三節課集中加練一下,而這幾節課加練的效果十分有限。“考試能做十多個的,人家是以前就能做,並不是課上練出來的。我們這些不能做的,光靠這幾節課練也沒用。”

既然課上沒時間,那是否能在課下單獨加練?小文表示,即使有了空閒時間,他也不想去練力量,因為太無聊太沒勁。“每天靜校之前我們都能自己去操場鍛煉一會兒,但我一般是去打球。”等到回了家,小文要麼是在家寫作業,要麼就到樓下和其他伙伴一起踢會兒球。“我爸媽只是要求我平時鍛煉,練什麼無所謂。”在小文的家裡,也沒有啞鈴之類鍛煉力量的器材。

如果引體向上不達標會涉及升學、評優等問題,相信不少家長和學生都會對這個項目重視許多,但因為目前還有“退路”,像小文一樣的學生沒有什麼練習引體向上的動力。“明年體育中考我還可以選實心球,就不用考引體向上了。實心球比引體向上要簡單多了,稍微練練就行。”

教師

練力量得靠課下堅持,

但一個人練不太容易

中考、會考都有其他項目可替代,引體向上所處的位置略顯尷尬,只有在學生每年的體測中,引體向上才能找到一些存在感。體測是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所進行的一項測試,其中引體向上是必測科目,它也毫無懸念地成為了所有測試項目中的最難一項。

在北京西藏中學的體育老師李東光看來,引體向上這個項目對程度較差學生的打擊比其他項目都大。“跑步跑得慢至少還能跑下來,引體向上拉不上去那就是拉不上去。”因此,很多“差生”都不願意去練引體向上。“學生自尊心都挺強的,拉不上去被別的同學笑話,他自己也就不想練了。”

李老師認為,學校體育課課時的限制也是造成引體向上老大難的一個原因。“每個學生一周只有兩節體育課,要完成的任務又非常多,力量練習能分到的時間就很少了。”

現在,李老師每個月最多只能抽出半節課時間給學生測試引體向上,另外就是在每節課中抽空讓學生練練俯臥撐、平板支撐之類的力量練習,總體而言時間仍然不夠。“學生練力量最主要還是在課下,我能夠做的,只能是督促那些程度差一些的學生,讓他們在課下自己練。”

有一句話叫做無伴不健身,相比起跑步、球類等項目,力量練習的見效慢,訓練的成就感也相對更低,如果沒有同伴互相鼓勵著練,一個人是很難堅持下去的。“我們學校是寄宿制,又有自己的健身房,這就給了孩子們搭伴去練的機會。相比之下,很多走讀制學校的孩子就沒有這種條件,他們回家之後想一個人去練力量確實不太容易。”

建議

測試上肢力量

能否改用別的項目?

在李東光看來,引體向上雖然是靠學生的上肢來帶動,但它並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學生的上肢力量水平。“最大的問題是做引體向上首先要克服自身的體重,這對於一些大個子的學生非常吃虧。”

李老師的學生中有一個打籃球的大中鋒,個子高,體重也大,他做引體向上一個都拉不上去。“有句老話叫身大力不虧,他實心球輕松能扔滿分,你能說他力量差嗎?”

另外,在引體向上的測試中,很多學生也沒有按照動作規范來進行。在動作規范中,學生應該直臂懸垂,由靜止狀態開始引體向上。但實際情況是,很多學生在引體向上之前會先擺動身體,再借助“悠起來”的力量往上拔。“這種動作都是犯規的,但在實際測試中很多老師也對這種動作默許了。”就這樣,引體向上儼然變成了一種半技術性的項目,拉得多不多不在於誰力量大,而是看誰更會“悠”。

如果能用別的項目來替代引體向上,能否更好地測出學生的力量水平?李老師認為,一種叫作“劃船機”的器材就可以被用作測試手段。這種器材需要使用者采用坐姿,雙手抓住前端把手並向後拉,動作類似於劃船拉槳。根據拉動過程中克服的阻力大小,就可以測出使用者的手臂力量。相比起引體向上,練劃船機時手臂是在水平方向上運動,因此無需克服自身體重。另外,器材上還有一塊讓使用者保持身體直立的固定擋板,使用者在拉把手時不會出現動作不標准的情況。“從測試來說,采用這種器材得到的結果更能反映人體的上肢力量。”

專家

器材帶入測試難以實現,

制定《標准》的目的是引導鍛煉

針對引體向上,首都體育學院研究青少年體育的李林教授也有自己的看法。“從結果來看,臥推、劃船機等器材確實能更好地體現上肢力量,但一個項目是否能用作測試標准還要看它的可操作性,從這一點上說,將器材大規模引入測試是難以實現的,引體向上相比就要經濟得多。”

盡管引體向上需要克服自身的體重,但李林認為它還是比較能反映人體上肢力量水平的。“另外,引體向上是絕大多數學生都可以練出來的,可以說除了少數特體學生,大部分學生通過一定的訓練都可以在這個項目達標。”

制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鍛煉。“在之前版本的《標准》中有握力測試,修訂時把這項測試去除了,因為握力是練不出來的,測它沒法起到引導鍛煉的作用。”

2014年修訂版的《標准》,其中許多項目相對於之前版本降低了要求,引體向上標准的降低幅度尤其明顯。以高一男生為例,滿分的動作數量由之前的23個降為16個,及格線動作數量由8個降低為7個。“修訂《標准》的專家也處於兩難的境地――不降要求,學生達標率太低;降了要求,達標率是上去了,但能說我們學生的體質上去了嗎?就我來說,我還是希望能堅持一個比較高的標准,這樣也能督促不達標的學生鍛煉。”

力量練習時間少、學生不愛練,李林認為,一線體育教師應該積極學習新型的訓練方法,增加力量練習的花樣和趣味性。“方法有很多,比如引進循環練習、游戲、比賽機制等,國外也有很多先進的力量訓練方式值得我們學習。並不是說考引體向上我就非得一個個上單槓去練,力量練習的很多動作其實都可以空手,或者借助一些很簡單的器械來進行。”

【一說】

仰臥起坐訓練也有誤區?

近日,一篇“仰臥起坐致癱”的文章引起了公眾關注,仰臥起坐中手抱頭這個動作是否有害也引發了討論。針對這個問題,李東光老師認為,首先不應該把測試標准中的雙手手指交叉貼於腦後理解為雙手抱頭,雙手置於腦後只是為了起一個固定作用。“而且如果動作做得規范,整個動作應該靠腹部肌群來帶動,手部不應該發力。”

但在中小學生實際做仰臥起坐的過程中,錯誤動作還是十分常見。“比如學生做一分鍾仰臥起坐,剛開始動作都挺標准的,可做到最後十秒鍾沒有力氣了,但學生還想往上做,怎麼辦?肯定是手抱著頭玩命發力,這種時候就會對頸部造成壓迫,帶來危害。”

李老師還提到,有些學生做仰臥起坐時會使勁把頭往墊子上砸,再借助反彈的力量往上起,這也是錯誤動作。“這個動作的表象是頭往下砸,但如果仔細去看,學生這麼做的目的實際上是讓腰部騰空,方便借力。”比起對腦部的沖擊,這種錯誤動作對腰部的危害更大。

針對這些錯誤動作引發的問題,李老師表示,其實完全可以把練習和測試分開,測試雖然是測仰臥起坐,但練習完全可以采用其他動作。“比如一些卷腹類的靜止動作,這種動作學生都可以做得比較標准。而且因為動作是靜止的,比動態的動作要更安全一些。”如果學生還是想采用仰臥起坐的方式來練習,也不必非要將雙手置於腦後。“將雙手放於體側或胸前都是可以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