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 蔣 可

如今,養生館遍地開花,項目五花八門,例如刮痧、拔罐、艾灸等。對此,有人說好,也有人質疑。《生命時報》針對這一現象,做了讀者調查。

結果顯示,在所有養生項目中,“按摩”是消費者的首選,“拔罐”以18%的得票率緊隨其後。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蔣可告訴《生命時報》記者,這與久坐少動帶來的頸椎病、腰椎病增多有關。部分消費者則認為,按摩“副作用”小,比較安全,其實不然。“例如頸部結構復雜,有很多通向腦部的神經和血管,被沒有資質的‘按摩師’隨便亂按,不僅難以緩解不適,還可能導致頸椎受損,甚至危及生命。”拔罐能消腫散結、祛風散寒、清熱拔毒,操作看似簡單,但有不少講究。例如腹部、臉部等肌肉不豐富、有髒器空腔的地方不提倡拔火罐;體位容易移動、骨骼凹凸不平、毛發較多的地方不適宜拔罐;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以及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也不適宜拔罐。

街頭養生館的效果,僅有30%的人認可,16%的人認為存在推銷產品現象。據媒體報道,部分養生館確實存在誇大宣傳、推銷不明產品、治療保健前缺乏專業診斷等問題。蔣可認為,絕大多數養生館處於監管盲區:衛計委對這些非醫療機構的養生館沒有執法與處罰權;工商部門負責企業主體資格審核、經營行為規范及消費糾紛查處,但很難監管經營項目的專業性;而館內的保健品、藥品又歸食藥監部門管理。多頭管理,但又誰都管不到底。

最令人擔憂的是,在選擇養生館時,不少人更看重口碑。蔣可認為,其實資質更重要,建議消費者盡量挑選有資質、信譽好的養生館,可到“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搜索企業登記注冊的“經營范圍”是否合規。有養生需求的人,最好先去正規醫院檢查,在醫生建議下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並把握好時間和頻次。

7月1日,《中醫藥法》正式出台,它是規范中醫藥行業、整治不規范養生機構的法律依據。治理養生館亂象還需要落到實處,明確處罰措施,加大處罰力度,對不合格的養生館,如涉嫌虛假宣傳、假借中醫理論非法行醫的,要進行集中整治和逐步清理。還應提高從業人員的准入門檻,對他們進行培訓,使其具備國家勞動部門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譚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3tony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